第二波金融危机会不会发生
    2009-01-21    谭浩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一方面,取决于金融业本身,取决于金融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稳定与复苏。

  新年伊始,就在各方纷纷预测金融危机将在今年什么时候见底的时候,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世界上最大金融服务企业的花旗集团由于连续5个季度亏损,去年第四季度亏损额更是高达82.9亿美元,被迫将旗下业务一分为二;全球高科技企业北电网络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首次出现17年来季度亏损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第二波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会不会带来灾难性的世界经济危机,也越来越不可预测。
  第二波金融危机会不会发生,一方面,取决于金融业本身,取决于金融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金融企业在第一波金融危机中,由于受政府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影响,未能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在核销不良资产时,没有能够做到“刮毒”治疗,彻底根除身上的毒瘤,一些与次贷、次债相关联的“有毒资产”仍然存在于表内或表外,成为可能造成企业破产的重大隐患,也成为可能带来第二波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稳定与复苏。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汽车、船舶、钢铁等企业都遭到了严重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实体经济的困难和压力,反过来又传导给了金融业,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的风险不断加大,给第二波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引发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仅仅在于金融企业,那么,按照各国目前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或许可以避免。现在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已经开始对金融业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冲击,如何保护和稳定好实体经济,将直接左右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威力。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解决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调度财政资金。应当说,财政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遏制了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但是,从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发生威力、影响范围来看,指望财政成为遏制金融危机,特别是遏制第二波金融危机发生的“稳定器”,现在看来是越来越不现实。
  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受政治体制的影响,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使用财政资金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限制,美国政府的第一次救市方案遭到国会否决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西方国家出台更多的财政救市方案,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解决金融危机所需要的资金决不是一个小数目,1933年危机问题的解决熏靠的是二次世界大战高达1.1万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现在,世界经济的总量已经翻了几番,金融的资产和负债,也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所不能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解决眼前的金融危机,绝对不会是解决1933年危机所需要的那么一点儿资金,而要大得多。那么,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单纯依靠财政刺激和救助,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吗?所以,要想遏制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发生,仅仅依靠财政来稳定,显然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寻求更多的途径和采取更多的措施。否则,第二波金融危机无法避免。第二波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危害将更大,且极有可能带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谁也不希望看到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却似乎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确实,在第一波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影响还在加大、范围还在扩大的情况下,再发生第二波金融危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相关稿件
· 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探讨不必指责 2009-01-21
· 金融危机唤醒都市白领“新节俭主义” 2009-01-21
· 香奈尔承认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9-01-21
· 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迎来“暖春” 2009-01-21
· 百度启动一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 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