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探讨不必指责
    2009-01-21    作者:李建华    来源:长江日报

  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前不久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1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保尔森这番言论展开强烈反驳。当天,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宣昌能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咎于中国和新兴市场是站不住脚的。第二天,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选择中国的《金融时报》反驳,称保尔森的这种观点属于“强盗逻辑”,并指出“事实上,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多重失误,才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第一财经日报》1月19日)
  受华尔街金融风暴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泥淖,在国际社会对危机还会恶化到什么程度难以预见的当下,寻找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无疑是必要的,只有找准其中的根源,对症下药,积极应对,才能尽早化解危机,并建立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秩序。由于当今世界各个经济体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的你交互式经济格局,美国作为金融风暴的肇始地在本土之外找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寻找原因应当是建设性地交流探讨,以解决问题为依归,而不能陷入相互指责的漩涡中。对于保尔森将金融危机根源“嫁祸”于中国的言论,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曾作为美联储主管货币政策事务高层官员的维森特·莱恩哈特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当情况变得很糟糕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去指责他人”。殊不知,指责他人往往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因为一味指责容易丧失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智,并导致情绪上的对立。
  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遏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并建立新的经济秩序,而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的大国更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此时,最需要的是中美两国携起手来,实事求是地判断金融危机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两国一味相互指责,显然不利于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有美国媒体指出,如果保尔森的论调影响到即将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对危机的反应政策,将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这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都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对世界也是重大“利空”。
  值得一提的是,保尔森上述言论提及的中国高储蓄(低消费)却是中国现今的经济事实,也是中国自身经济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严重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不振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缺陷,也是此次遭遇经济寒流的内在原因。面对眼下的危机,我们已对此有所反思并作出反应,这无疑是积极的态度。

  相关稿件
· 金融危机唤醒都市白领“新节俭主义” 2009-01-21
· 香奈尔承认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9-01-21
· 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迎来“暖春” 2009-01-21
· 百度启动一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 2009-01-19
· 德国银行坏账黑洞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