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买票难”须根治“内部循环”
    2009-01-16    毕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铁路春运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昨日凌晨1时,铁道部召开全国铁路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春运工作。图为1月14日,广东佛山火车站送客达到高峰,市民在排队买票。

  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有关春运火车 “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称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并要求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成为久治不愈的老大难问题。票贩子屡禁不绝,除了某些铁路内部人倒票的利益寻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当一部分从内部循环中流出的票,进入了外部循环渠道。据报道,每年各大火车站,都会将相当部分的车票 “供应”给某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这一传统由来已久。
  将车票“供应”给某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传统。那时候国人流动少,而且基本属于“单位人”,他们乘坐火车大多是因公出差。这些都可以通过单位计划好,然后将信息反馈给铁路方面,由铁路方面汇总成年度指标计划,再按照比例分配给需要车票指标的单位。而如今,全民流动趋势势不可挡,汹涌的回家人流,数量之大、需求之多元化,早就是“计划”不可完成的任务。
  把车票按指标“供应”给某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可这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车票需求也早就市场化了、动态化了,这些单位恐怕也很难说清楚,一年需要的火车票数量究竟是多少?一个按计划、按指标供给,一个的需求则随时在变,这种两者间的脱节,恰好造就了倒票的空间。
  求大于供,有时候只是一种表象。因为实际上许多资源被“囤积”了,有火车票指标的部门不需要那么多的车票,没有“指标”的个人求票若渴,不惜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车票。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高利润的衍生,使得那些“多余的火车票”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有指标没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开始当起了上家,那些票贩子则成了倒爷,把火车票转卖给下家——购买车票者。“计划”火车票,还是从计划的内部循环进入了“半市场”的外部循环中。
  计划产生某种形式的垄断,垄断产生高利润,高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可这种参与不是公开竞争,而是持有“计划”票者与票贩子之间的“地下”交易。在这场利益再分配中,得利的是倒卖“计划”票者和票贩子,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买到车票。这种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隐性损失,最终会伤害市场本身。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公路、航空与铁路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那么,他们就会“抛弃”这一不规范的火车供应市场,去寻求更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服务。
  面对“计划”火车票变成牟利工具,铁路方面应当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消除这样的“内部人控制”弊端。解决办法很简单,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所有的车票资源完全市场化,完全进入正常的市场流通,而不要让所谓的火车票计划供应指标再出现。至于售票员在售票室大量出票和存放事件,仅仅依靠铁路公安的调查似乎不够服人,还应强化独立客观的第三方监督——民意举报、舆论监督。
  客观上: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村将向城市释放1000多万劳动力。铁路建设的速度很难赶上人口流动的速度,至少在今后10年里,还存在铁路运能的供需失衡问题。
  主观上: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取消行政票,保证所有的车票资源完全市场化,完全进入正常的市场流通,而不要让所谓的火车票计划供应指标再出现。让想买票的人公平竞争,有了公平,才能让民众心服口服。

  相关稿件
· 解决“买票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9-01-16
· 铁道部:“买票难”根在运能紧张 2009-01-16
· 困境之下,春运买票难仍有解决空间 2009-01-08
· 赤峰市政府采购“先上车后买票”现象突出 2009-01-05
· 欣闻“招聘会不用再买票进场” 200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