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战略化解金融危机
    2009-01-06    缪其浩    来源:解放日报

  2008年9月开始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创新这个词变得有些尴尬。虽然人们普遍认识到监管缺失是造成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华尔街冒出来的那些令人看不懂的“金融创新”,也被认为是罪魁之一。有人甚至提出,此次危机的根子还在于2001年网络公司科技股泡沫的余孽。对此我的看法是,创新在一定条件下也许是危机原因的一部分,但它更是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答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谁能够抓住创新,将来必会有大回报。
  其实,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指责早已存在。例如沃伦·巴菲特曾在其公司2002年度报告中,就提到衍生工具“对交易双方和经济体系来说都是定时炸弹”。最近还有人主张应该区分所谓“好的”和“坏的”创新。但是,总体来看舆论对创新本身并没有否定,许多人都提出不要因为危机就否定金融创新的进程。
  人们也许听过“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这个名词,实质上任何创新都要“破坏”掉一些原有的东西,差别只在于程度。现在的问题是,新的金融衍生品增加了杠杆倍率,而推广这些产品的风险控制、商业模式、政府监管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就会出现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商学院的Peter Cebon博士引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就好像是半导体发光装置(LED)代替了白炽灯泡,但是LED对电压稳定的要求很高。当前的金融危机就像是发光技术更新了但还在使用旧的电源技术,那就很麻烦了。所以问题不在于创新过头,恰恰是创新的配套不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要继续强调创新。当然这里说的创新并非仅仅在产品和技术上做文章,而必须在更加广泛意义上展开。
  我们知道创新应该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之道,但是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很可能是长期的,不只是个别企业的遭遇。那么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创新的意义何在?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长波理论。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v)根据历史数据发现了世界经济存在大约五十年的周期性起伏规律,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等人的创新解释,得到了诸多经济学家的赞同和许多国家政府的采纳。他们指出,对照经济周期性起伏,重大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也有类似的起伏,只是波峰和波谷正好相反,而且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确实也是在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经济结构支撑下发生的。因此可以合理推论,创新对于世界经济的摆脱低迷,迎来新的增长高潮,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当然这里谈到的创新,不是个别的零星的技术工艺改进,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创新以集群方式出现。弗里曼等认为政府应当以公共政策支持企业激进式创新、促进技术传播扩散和用好外来技术等。1987年他还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系统化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创新,以维持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长波现象及其解释对我们当前的启示在于,如果此次金融危机将触发相当长时间内的衰退,全球经济真正进入了一个低潮(现在来看很可能如此),那么各国仅仅从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出发的“救市”措施就只能是一种应急手段,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这些政策还不足以孕育出新一轮的经济高潮。由此看来,创新不仅是短时间内个别企业摆脱困境的战术手段,而很可能是政府为解决长期经济低迷必须开出的真正良方。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关村(000931,股吧)时提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
  但是不能不看到,金融危机和接下来难以避免的经济低迷,对创新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开发造成了沉重打击。不仅资金链的紧缩甚至断裂对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企业生存带来威胁,而且实体经济的衰退使得新技术的市场增长放慢,减少了对创新的拉动力。例如过去数十年来信息通讯技术一直处在创新科技前沿,而因为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最大用户,目前的萧条沉重打击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曾经是最为活跃的高技术“领跑者”。
  同时也应当看到,过去十多年里金融创新对新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初创企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网络泡沫破灭和这次金融危机相继发生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比较保守的观念看来会占上风,这对新一轮的创新发展可能是不利因素。
  这说明在当前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和直接的需求来进一步拉动企业创新恐怕是非常困难的。现在需要政府出手,尤其是在政策和舆论上给予指导。
  从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方略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将创新政策与短期“救市”政策并举,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当前问题,而且着眼未来保持长期竞争力。美国政府在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材料和解决地球变暖这个“综合能源”领域里下了大“赌注”,很可能就是试图在寻找信息技术之后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创新“集群”。
  中国自从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战略以来,目前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已经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数年的实践也表明,有些现有的政策在具体执行中还要逐步完善。因此,这里再次重申创新战略决不是简单地继续以往的做法,我认为其中还有一个改变创新思维方式的问题,特别在当前经济低迷情况下如何坚持这个战略,更是需要重新思考。

  相关稿件
· 元旦:城乡居民面对金融危机消费信心不减 2009-01-05
· 2008全球金融危机演进表 2009-01-05
· 2008: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路线图 2009-01-05
· [汇市•2008年盘点]美元成为金融危机得益者 2009-01-05
·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居民消费信心不减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