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升级对油价拉升作用有限
    2009-01-06    作者:刘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12月24日爆发的巴以冲突目前已演变为一场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中东局势的迅速恶化,引发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新一波反弹行情。

  自2008年12月27日以来,国际油价累计上涨超过了24%,其中仅12月31日一天,油价涨幅就达到惊人的14.27%。2009年1月4日,纽约NYMEX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47.14美元。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不断上升,人们有理由担心: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
  关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已做出明确表态:以色列的战略目的主要是“让以色列南部居民不再受哈马斯火箭弹的威胁。这一目标达成后,作战行动即告结束,以军作战行动不是为了更换加沙政权”。
  当然,所谓“不更换加沙政权”也存在两种解读。其一,彻底打掉哈马斯政权,帮助更愿与以色列和平相处的法塔赫重新夺回加沙。以色列外长科夫尼就认为,只要哈马斯控制着加沙,这将是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乃至整个中东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以色列副总理拉蒙也一再强调,在哈马斯控制加沙的情况下,不应该结束作战行动,以色列需要的是形成一种不再允许哈马斯执政的局面,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二,以色列清楚自己短期内无法彻底根除哈马斯在加沙的存在,因而希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尽最大可能重创哈马斯领导核心,削弱其武装力量,并摧毁其火箭弹和导弹的库存,使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对以色列的国土安全构成威胁;事后再通过严格的海上和边境封锁,限制远距离攻击性武器流入加沙。
  对于以色列而言,如果能实现前一个目标固然最为理想,但过去数十年的巴以冲突血泪史表明,要想将哈马斯及其他反以力量彻底消灭并不现实,而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被无限期延长后,无异于是重新陷入消耗战泥潭,势必引起国内民意反弹;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舆论和巴勒斯坦民心转向,以抗击以色列入侵者为己任的哈马斯在加沙的影响力非但不会消失,反而可能因此发展壮大。
  另外,一般认为,以色列之所以敢发动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其行动计划及打击力度肯定得到了美国默认,这从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再抵制呼吁巴以停火的提议通过中也可见一斑。但鉴于军事行动长期化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和美国在中东盟友的强烈反对,事实上美国能留给以色列的“时间窗口”也极为有限——特别是考虑到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即将入住白宫,若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一矛盾,新一届美国政府今后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等其他中东地区敏感问题上也将失去公信力。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后一个战略目标对以色列而言更为现实,即此次军事行动必须快速高效、目标直接,带有以色列擅长的“定点清除”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的低谷、全球能源需求并未显著回升的大背景下,单凭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因素,并不足以激励油价持续反弹。自2008年7月国际油价触顶回落以来,其间也曾经历了格俄冲突和多场大西洋飓风,但对油价的影响微乎其微。与之相比,美元持续贬值、欧佩克大幅减产、中美等国扩大战略石油储备、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景气可能回升等因素或预期,所形成的合力对未来国际油价影响更为显著。
  因此,单从冲突本身来看,对于国际油价的长期影响有限。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本身并不出产原油,对全球原油市场并不会带来实质性供给冲击。但这不代表当前中东局势及其扩散效应,与未来油价走势毫无关联。
  几个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变量包括:首先,这场冲突对于国际能源运输管道有没有影响?其次,会不会有更多的区域内国家直接卷入冲突,甚至升级为地区战争?再次,基于现实利益考虑,中东产油国是否会像1973年一样,借机通过禁运或减产促进油价上涨?最后,如果这一场危机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从而为今后中东局势不稳定埋下导火索,那么对全球经济复苏阶段的原油价格将产生什么影响?
  由于目前冲突基本发生在巴以境内,且加沙并不直接毗邻苏伊士运河、红海、霍尔木茨海峡、阿拉伯海等中东地区传统海上原油运输管道,对此无须过分担心。但另几个变量则应高度警惕。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国应积极发挥自身在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化解危机,显然,这也完全符合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关稿件
· 每桶46.34美元 中东紧张局势推升国际油价 2009-01-06
· 国际油价重回高位仍待经济复苏 2008-12-31
· 数月下跌逾73% 国际油价何时能止跌回升 2008-12-31
· 国际油价何时能止跌回升? 2008-12-31
· 中东战事“惹火” 国际油价疯涨重上40美元 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