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政府该怎么办?
    2008-12-24    任羽中    来源:新京报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北航视察的时候,李未校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将1/4甚至1/3暂时难以就业的研究生先留下来,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做一段时间的助理,既可以继续学习、研究,增强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又可以充实科研力量。这个建议得到了肯定。

    对于这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如能进一步借鉴美国的博士后、日本的学术振兴会研究员的思路,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毕业生-科研助理机制,将是一条能短期缓解就业压力,又能长期培养人才的战略举措。
    “北航办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大学应该和政府更加紧密地配合,主动解决就业问题。比如,尽管现在不少大学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辅导员队伍,这些辅导员也很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缺乏对学生就业的科学指导,而大学也很少建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真正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职业素质拓展教育。因此,完全可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能,发挥其担当就业辅导的作用。
    政府还可以出台更全面系统的政策,引导、帮助大学生到人才严重短缺的西部基层去。仅以“热门”的法学专业为例,全国现在有600多个法学院系,每年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导致看起来热门的法学专业,就业率却十分糟糕。可整个西部都严重缺乏法律人才。
    同样,大学生“村官”制度也是一个良好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国上百万行政村,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类比这个思路,大型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计算机软件业等等,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大量人才作为储备,如果能在这些领域新招一定数量的员工,对缓解全社会的就业问题应该能起到一定作用,哪怕暂时把三个人的饭分给五个人吃。总之,和市场相比,国家应立足长远,决不能让人才轻易流失、荒废。

  相关稿件
· 机会减少 沪大学生就业前景暗淡 2008-12-24
· 单亲母亲、农村失地妇女就业受关注 2008-12-24
· 推行“准就业”机制是落实宪法精神 2008-12-22
· 三部门五管齐下:帮企业 稳就业 2008-12-22
· 重庆:“两条腿走路”服务农民工就业创业 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