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先后停建经济适用房,一改过去重经济适用房轻廉租房的做法,纷纷提出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解决低收入者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宁等城市拟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并轨”,逐渐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分配规模。有分析认为,这或许会带来全国住房体系的调整。
如果说国家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所引发的联动效应,正在经适房和廉租房建设上出现“并轨”、促动地方住房保障体系的悄然变化,那么,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先后停建经适房,则反映出能够带来全国住房体系调整的动因,不是廉租房在各地走热,而是经适房投资建设主体调整使然。 前段时间,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对外宣布,未来3年将投资9000亿元做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建设经适房400万套,投资6000亿元;廉租房200万套,投资2150亿元。虽然经适房投资规模远比廉租房大,但是资金来源上,中央财政却不投一分钱,是地方政府出地,开发商出钱来建设的,6000亿元经适房投资主要来自民间;而200万套廉租房投资的2150亿元,却需要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以及公积金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来共同完成,资金保证上更具优势。 地方政府对待经适房建设态度的快速变化,与商品房价进入下行通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长期以来,限价房和经适房的建设,实行着地方政府出地,开发商出钱。不需要地方政府投资,而限价房和经适房出售中所产生的税收,房地产商则足额上交,地方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加上扩大建设限价房和经适房,确实解决了许多家庭的住房问题,何乐而不为呢?而目前房价出现了持续的低迷或下跌,限价房和经适房已经影响到了地方房价和商品房市场销售的空间,进而影响到了地方的土地财政,在这种情况之下,弃建经适房则成为个别地方政府的选择。 而弃建经适房的城市几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房价下降,使经适房在楼市中的价格比较优势消失,有的城市经适房与商品房房价差距不过1000元/平方米;另一方面经适房是有限产权,国家政策限制较多,进入门槛较高,审批程序繁杂,加上住满5年后上市流通收益七成还要交给政府,导致了许多申请经适房的家庭选择了弃购;再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建经适房时,不肯拨好的地块,选址大都确定在一些偏远地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给选择经适房的住户带来了不便。加上地方政府对经适房建设投入不足,经适房降价空间有限,使其价格与商品房价构不成竞争优势。 房地产市场销售量的大幅下降和销售价格的下跌,牵动着一些地方政府的神经,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救市加托市的优惠政策。据媒体报道,沈阳市正在酝酿一套经适房保障新办法,即停建经适房,每户按5.5万元的标准发放购房补贴,享受经适房保障的家庭可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因为沈阳市存量房已经达到4000万平方米,而沈阳市每年房屋销售仅能消化1000万平方米,此举在于消化沈阳市市场存量房。另据报道,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在目前成交量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15个城市现有的商品房库存,需要约27个月才能消化。有些地方政府正酝酿从市场上回购商品房当成廉租房使用,这样既能保住房价,又能保住GDP不大幅下滑。 然而,这就有了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房价、开发商之嫌,而且,廉租房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其建设规格与商品房肯定不同。市场上的商品房户型面积普遍偏大,配套设施标准偏高,即便政府转手以廉租房形式租给低收入家庭,其运营维护成本是不是又要算到纳税人身上? 事实上,无论楼市火爆抑或低迷,社会对住房福利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多少变化。无论是经适房,还是廉租房,只要政府重点着眼于民生利益,从满足这一需求本身出发,福利住房政策没有必要左右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