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房产新政实施以来,广州楼市的观望气氛愈见浓厚。正当此时,市房管局公布,9月份一手楼价环比下降9.2%;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却显示,9月份广州一手楼价环比下降1.4%。到底是1.4%,还是9.2%?市民"雾里看花",希望能统一统计口径。(11月3日《广州日报》)
统计数据"打架"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了。而且,远远不局限于楼市,许多领域都存在。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没有谁把它太当回事的。 可现在说的是楼市,老百姓还是蛮关心的。问题是,一个是国家发改委,一个是广州市房管局,两个都是权威部门,发布的楼市价格竟然相差如此之大,究竟该信谁的呢?真让人无所适从。 有房地产专家表示说,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双方采取了不同的统计方法。——无论采取什么不同的方法,其结果应该是殊途同归才对。可如今,两个结果竟相差那么多,这是否意味着有一个肯定是错的? 新闻告诉我们,国家发改委主要是直接按抽样房价计算均价,比如对同一朝向的房屋进行跟踪调查,可以反映同一地段同类房子的价格变动情况,和老百姓对楼价的感觉可能更为相近。而市房管局则是把统计月份广州十个区内所有交易的楼房价格相加,然后除以交易总面积。比如,9月份楼价下降9.2%,市区的成交比例只有40%,而郊区的成交比例高达60%。也就是说,市房管局将市区楼价的坚挺和市郊房价的下降进行了平均。 据此,一家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得出结论说,发改委所公布的只是一个指数,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老百姓来说,参考意义并不大,而广州市房管局的数据更为真实——因为房管局公布的报告,有对均价为何变化的分析。 这就有点奇怪了:和老百姓对楼价感觉相近的数据,却被认为"参考意义不大"。我们究竟是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还是相信统计数据? 在我看来,这两组数据的根本差别,在于"中心城区的房价"与"城区+城郊房价的均价"。国家发改委关注前者,而广州市房管局关注后者。一个偏重于纵向,一个则偏重于横向。双方的概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此比对,自然有差距了。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说一个城市的房价时,究竟应不应该包括城郊? 习惯而言,似乎不应包括。但严格来讲,不包括却有点说不过去。好比我们说北京房价的时候,也是话分两头,很少有人把它们一锅煮的。坊间可以如此,但对权威部门而言,制定一个科学的、统一的统计方法,包括统一的概念和口径,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不同部门统计数据相互"打架"的现象,将永远存在,不会消除。它不仅混淆视听,让人们无所适从,而且,也使人对统计部门的权威性产生动摇。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也将构成干扰。因此,统一统计口径势在必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