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随着次贷危机不断加剧,整个信贷市场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金融机构之间都不愿意相互借贷,并最大限度保持足够的现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债务支付。尽管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以恢复市场信心,但信贷市场恢复的步伐仍十分缓慢。目前美国和欧洲注资的方式主要是财政政策注资和货币政策注资。财政政策注资主要是向金融机构注入一定量资金,购买该机构的优先股股权,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帮助金融机构摆脱财务困境。货币政策注资主要是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央行下调利率,缓解流动性压力,给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承诺对银行贷款进行全额担保,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甚至美联储直接购买企业债券,向企业直接贷款,以维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一直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向市场大规模注资,为什么经济不振?笔者认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陷阱”和实体经济的“投资陷阱”阻碍了经济恢复。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持币观望,不愿意贷款或购买金融资产。目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并不是货币供给下降,而是金融机构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不愿意借贷,而是把资金留在手边;投资者也不愿意投资,希望持有更多的流动性。通常当货币供过于求时,资金的价格即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因此中央银行调控利率进而调控宏观经济走势。但这样的传导渠道也会失效: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宁可持有货币而不愿贷款或购买金融资产,此时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无限弹性的,市场参与者只愿意卖出债券,持有现金,经济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流动性陷阱”。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这样解释“流动性陷阱”——名义利率持续下降并接近于零,但仍然无法刺激总需求,即流动性陷阱会使货币政策失效。而目前美国金融市场就存在“流动性陷阱”问题,许多美国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尽管央行降低利率,提供大量流动性,但是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或购买金融资产,以防资产负债进一步恶化。另外,目前投资者对市场丧失信心,他会从银行提出存款、卖出股票和债券等,纷纷将自己各种金融资产变现,导致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短缺。在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都把钱放在口袋里,而不去贷款或购买金融资产向别人融通资金。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存在“投资陷阱”问题。当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确定时,或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悲观时,无论利率怎么下降,投资都不会增加,即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这就是“投资陷阱”。从次贷危机的情况来看,资产市场价格下降,实物资产和金融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和投资的信心受挫,同时次贷危机导致人们对未来收入产生悲观预期,总需求的下降也使得出口企业对前景更加担忧。因此即使央行降低利率或采取其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由于投资信心缺乏,投资者也不愿意投资,出现了“投资陷阱”现象。此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可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央行刺激经济的措施不可能被实体经济吸收,货币政策无法向实体经济传导。
在存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陷阱”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政策是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即政府直接参与投资或消费。据报道,美国国会日前又提出了一个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希望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食品券、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开支,进一步刺激经济。这可能也是美国政府救市逐层递进的又一手段。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拉动总需求,因为它不需要经过货币市场的传导,而是由政府投资代替私人投资直接刺激经济。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美国就实施了总额为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约有1.3亿美国家庭从中受益,但这只是刺激消费者,而现在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增强了救市的力度,或许会收到效果。
另外,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陷阱”的情况下,向市场注资的货币政策尽管难以发挥作用,但并不是说它绝对无效。由于次贷危机加剧,总需求下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平也在下降,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投资者和消费者实际财富和实际货币余额会增加,人们会感觉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因此,消费和投资信心会有所恢复,但这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调整时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