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新政不是救世主
    2008-10-24    张农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政府全套房地产宏观调控新政策近日出台:自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比例调为20%……此前已有多个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这些不仅是过去“一刀切”调控政策的终结,而且是此次新政的一种“试水”和“吹风”。

    此次新政是国务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要求在政策上的具体化,是以保障民生为前提,以增强购买力为渠道,以提高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为手段,从而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终极目标。
    可如果真的想促使交易量重新活跃起来,目前的局面显然少了开发商这个重要的市场主体。市场萎缩既有几年来严厉调控政策的导向原因,也有国际经济下滑的大环境因素,更有房价高企惹的祸。仅有政府让利这一条,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能不能就此消失,值得怀疑。
    这两年,一些大城市的开发商在资金趋紧的压力下,才刚刚向着调低房价试探性地迈出一小步。此次新政最多相当于现在去买房,开发商给打了九五折,这一折扣能否撬动百姓的钱袋子?
    从前期各地“救市试水”的实践经验看,微量的降税、减息并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有的甚至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西安市出台系列救市政策之后,房屋交易量反而更低了。起码在近阶段,买卖双方并没有达成一个对市场价格的共识。
    交易量的释放需要市场的价格来调整。本来,开发商已经摘走了过去多年房地产过快发展的果子,当市场萎缩时主动承担调整价格的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规律。现在,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开发商出于对“救市”政策的新期待,再度停下调价脚步,反而让购房者更有理由持币观望。
    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重大危机的当前,中国政府应该也必须通过调整政策应对危机。但我们房地产今天的问题,远不是刺激内需那么简单。一方面,南方一些城市房价的深度调整,已经清晰放大了房价继续下跌的信号,消费者持币观望的群体意识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开发商错误地认为政府终归要来救开发商,根本上没有主动让利担当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如此,没有开发商自救的参与,在僵持中拉长此轮房地产调整的周期便在所难免。
    当然,既要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结束消费者的观望,也要帮助开发商树立做市场的信心,保持房地产投资规模,促使整个房地产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这些意图在新政的条款上都所尝试,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目前的房价虚高抑制了需求,让市场活跃起来,要么开发商主动放弃暴利把价格降下来,要么在短时间内让老百姓都成为“有钱人”,后者显然不现实。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合理的房价依然是调控的首选目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