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融危机颠覆超前消费模式
    2008-10-22    作者:付瑞雪    来源:证券时报

  美国金融危机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就得益于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可以说,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令人思考和反思的东西太多。从宏观层面讲,许多人士对于美国竭力奉行和输出的自由市场经济提出了质疑和挑战;美国政府不惜动用7000亿美元干预市场,使人们开始怀疑美国在颠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开始复活,还有人说这些措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从消费模式上看,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长期以来,美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国家,储蓄率非常低。正是这种巨大的内需拉动美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巨大的消费力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不断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消费成为美国经济的不竭动力,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津津乐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百姓十分羡慕和竭力推崇的消费模式。而中国从古到今的“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被批评为落后、保守。“一个美国人依靠贷款立马住上房子,一个中国人依靠攒钱买房到老才住上房子”的故事犹在耳畔。
  然而,什么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片面认为只要大印美元纸片,就什么问题也没有,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发展模式最终给国家和居民酿成苦果。美国金融机构发生了大面积坏账甚至倒闭,引发了金融动荡;美国按揭贷款的居民许多都被赶出家门,拍卖房屋。而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比如房价,美国9月30日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下跌了16.3%,创历史之最;但华人社区的房价则基本稳定,有的还有微升。在全美法拍屋的浪潮中,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小。这是因为华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华人遭受损失也较小,因为对风险过高的产品涉及不多。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即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中,依然进行着自我风险调控。
  当然,实质问题不全在超前消费本身。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大肆玩弄虚拟经济。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进投资,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除了华尔街高管的薪酬能够按照他们画的饼那样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暴增。危险却随之四处蔓延,当资产价格在上升途中时,一切归于平静和繁荣,风险被弱化和掩盖,而资产价格下跌,泡沫被刺破,从虚幻世界回到人间后,绷紧的信用链条最终在国内房地产领域断裂,迅速向上游并通过各种渠道的债权债务关系向全球蔓延。
  中国与美国正好在钢丝的两头行走。相对于美国的过度超前消费模式,中国又显得过于保守。美国金融风暴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要在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中寻找一个相应的交汇点,从刺激内需做起,切实转变中国的经济拉动方式。否则,生产过剩带来的危险,也不亚于消费过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