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关键是要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支持商业银行更多地牵手农村市场
央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农户贷款余额为1.23亿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这一数字与农村市场需求相差甚远,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让更多资金汩汩流向希望的田野,是一道待解的难题。近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推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格局,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
喜人的是,这篇大文章正逐渐破题。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进军农村市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已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1家。然而,新的问题又开始产生了。
首先,股东门槛高。有关部门从控制风险和规范经营的角度出发,规定村镇银行的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对银行来说,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未必比自己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合算。当初正是因为小额信贷业务成本高、收益低,不少商业银行才撤出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如今回过头来与他人“合伙干”,同样薄利的业务,却需要配备相当的资源、付出更多的协调成本,其拓展村镇银行业务的动力可想而知。然而,对企业来说,参股村镇银行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他们的积极性更高,难处在于不容易找到参股银行。因此,应当完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其次,资金从哪儿来。现在村镇银行开办网点少,成立时间短,结算困难,在储户分散的农村市场很难组织存款。而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利用自己的资本金发放贷款,拓展规模更是受到限制。这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银行拥有的金融资源最多,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最终还应当引入更多的银行资金。特别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银行的利差收益将趋于减少,更多的银行需要开拓新的市场,如潜力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当然,从目前来看,银行开展小额农户贷款仍然面临贷款风险较大、放贷成本较高等难题,这就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降低银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银行自身也要积极创新担保、抵押方式,突破放贷瓶颈。
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关键是要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支持商业银行更多地牵手农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使农村金融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