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楼市回暖及恢复市场信心,近日全国地方政府救市大潮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方政府纷纷以减税、推行货币补贴及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积极的利好政策,以期市场重回健康的轨道。而针对近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的救市行动,中央采取的是“默认”态度。
关键时刻的“默认”就是默许。这还不算,另据报道,日前,住房建设部已向上层提交“放松”房产调控政策的方案。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房贷新政在下个月出台有一定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即便就是遭到了太多的反对,“救楼市”具体在各级政府那里,已然是各种具体和即将采取的实际行动了。因此,救市的道德和舆论风险既然已经无暇顾及,“是不是应该救市”的问题,已经转化为“应该采取何种程序、途径、方式救市”的问题了。 反对救市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楼市当前状态,比如民生现状,比如经济发展规律,如此等等。力挺救市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救楼市几乎是唯一强有力的拉动内需的增长点,同时,救市可以间接拉动几十个行业、上百个产业的发展。 有了金融危机作为挡箭牌,救市自然少了很多压力。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应对金融危机,在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上,各级政府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视角。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理由淡忘房地产之于美国金融风暴的教训;同时,因为时机和条件已经今不比昔,更不能有简单救市便会使楼市回归鼎盛时期的凌厉浮躁心态。 因此,对各级政府而言,唯有多维地开拓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途径和渠道,唯有深入挖掘各方面的巨大潜力,才能广泛积蓄力量;单就救楼市而言,更要有统筹考虑问题的长远眼光。比如有论者就指出,将8亿农民的消费启动起来,就可以拉动低迷的消费,有效克服出口下降对经济拉动力的减弱;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量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在救楼市时机、方式、程度等方面的选择上,各级政府应该把握好合适而合理的“度”。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各级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唯有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才能得到具体的转化,取得预期的成效。这就要求各级决策者制定各种政策、做出各种决策的时候,摈弃急于求成的心态和短视的眼光:既要认识到当前时期救楼市效用的有限,应该放眼长远,把握好合适的“度”,又要有广阔的视角,在开拓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途径和渠道上,做出更多积极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