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这对于饱经动荡的国内股市以及众多感觉到现金流趋紧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温暖的信号。
“三稳定”中的“金融稳定”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宏观金融政策的稳定、金融系统本身的稳定和金融服务对象——企业的稳定。其中,前两者代表着企业融资的环境和成本,决定了企业能否和以多大代价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扶持。可以说,只有稳定的金融环境才能为企业解决资金后顾之忧,获得发展动力;也只有资金流通顺畅的企业才能获得投资者信赖和市场肯定。从这一层面来看,金融稳定不仅对于企业的良性经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市场的长远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首先,稳定金融市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预期。虽然不能说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会因为某一决策的出台而立竿见影地好转,但是金融市场稳定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却是一剂难得的镇定剂。投资者心态稳定,入市资金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 其次,保持金融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个部门和地区都会出台相应的措施。可以预见,在此大环境下,上市公司所遇到的经营困难将得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政策关注。 再次,从具体层面来讲,保持金融稳定能够改善企业的资金供给状况,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输血”。央行“两率”齐降无疑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最后,保持金融稳定对于上市公司自身“稳定军心”也将有所裨益。心中有底,便能临危不乱。上市公司心态稳定,才能从容解决自身困难。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不旺和CPI与PPI倒挂等原因使得部分上市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的局面。以地产行业为例,近期楼市观望情绪浓厚使得地产公司资金回笼困难。 统筹全局,央行于9月15日和10月8日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可谓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 决策层将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相对积极,可谓正当其时。从国际环境看,次贷危机衍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出现向实体经济渗透的趋势。而保持金融稳定、抵消外围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必然之举。 从国内基本面来看,受国际环境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主要靠外需拉动的中国经济将向“内需型”转变。转型的主角是企业,而企业的中坚力量便是上市公司。保持金融稳定,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环境便是要为实现这个转变解决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