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不是黄金周的兴奋剂
    2008-10-06        来源:华商报
  这个黄金周,注定是会留给许多人无尽的回味空间的。毕竟,在实施新休假制度的今年,五一黄金周已不复再现,而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小长假,又给人有些双休延长版的感觉,难以解渴。国庆黄金周,一切似乎都可以过把瘾。这实际意味着,盘点今年国庆黄金周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换言之,这个黄金周的价值实现程度,实际上可以充当新的休假制度合理性的重要评定标杆。事实上,有关黄金周假期的“存废之争”,最近也一直不曾停息过。对今年黄金周的相关信息盘点,国庆期间一直充斥于我们的耳际。数据显示,无论是出行人次还是同比收入增长,都是大幅攀升。一切表明,这个黄金周,旅游景点爆棚,商家卖得“钵满盆满”,“假日经济”尽显威力。看起来情况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特别是在美国金融危机风潮暗涌而至的今天,火爆的假日经济,肯定会给无数人的内心注入一针兴奋剂。但是,过度偏狭于经济视角的黄金周,到底会不会偏离了假日的本义呢?显然,假日经济如果只体现在所谓的经济层面,导致假日附加值被异化与消减,那样的话,自然就只会偏离休假制度的本义。事实上,围绕新休假制度的争议焦点,也从来不是简单的“经济账”。归根结底,是公民的休假权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是假日能否提供真正的休闲空间,是针对不同的休假方式,如何使假日附加值得到最大提升。比如,清明、端午、中秋如何更好承袭传统文化,国庆这样的假日如何提升爱国情怀,等等。
  这一切,都决定着我们盘点今年黄金周,绝对不能沉迷于经济的“数据美学”,而是关注客观的公众权利保障与生态现实。也正因如此,全国假日办提供的安全报告及投诉情况,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分析。无疑,黄金周里面显现的种种弊端与遗憾,都直接喻示着,公民的休假权与休假质量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当前,如何让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平等地享受休假权利,使带薪休假真正落到实处,仍然是严峻的现实课题。
  比如,为什么今年黄金周里的黑车宰客、服务缩水、出行困难等等痼疾难除?说到底,也还是与新休假制度实施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休假权有关。尽管在已经正式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下属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者享受带薪年休假,然而,这样的权利要从纸面走进生活,仍然需要弥合太多的空间与缺陷。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劳资博弈严重不平等的环境下,带薪休假对一些群体而言,只不过是画在纸上的馅饼罢了。
  这恰恰也从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假日经济走向“畸形”。不论哪种经济形态,说到底,都应该最大程度地符合市场经济的特性,讲求经济理性,讲求服务质量。当商家沉醉于商机却无需顾及服务质量,当假日经济变得只有“经济”而没有“文化”,当假日在经济的挟裹下失去应有的附加值,使国庆假日的本义消于无形,就算再火爆的“假日经济”,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寅吃卯粮”的“七日经济”。相信在经过七日“井喷”之后,那种干涸失落,会立时充斥于无数人的内心。
  在实施新休假制度的今年,这原本应该是一个与既往不一样的黄金周。对之盘点,也绝不能再依旧变成服用假日经济的兴奋剂了。那么,现在,它应该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假日,到底有多少休闲性、娱乐性、参与性,我们的假日附加值到底实现没有。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公民休假权的实现与否的一种表征,藉此来对相关休假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纠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