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走出去既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
    2008-09-18    作者:孙立坚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由于内需的不足,只能让透支消费的美国去消化的模式得好好反思了。中国资本走出去既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尤其是对资源型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应该给予更大关注。人民币要抓住时机“国际化”,可以考虑在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往来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

  世界经济的“失衡发展”终于在当今贸易逆差和资本流入的第一大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而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这场风暴很容易席卷到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出的亚洲国家。仅仅半年,美国不仅失去了前五大投资银行中的三家,只剩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而且,让世界外汇储备资产最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托管”资产严重缩水,更导致这些国家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震荡不已。
  在笔者看来,引发这场风暴最主要的责任在于那些被世界“过剩的流动性”“惯坏”了的华尔街精英们,是他们刻意掩盖风险真相,贪婪地运用金融创新的能力,吸纳可能得到任何一点流动性,以求得他们高收入的目标和转嫁风险后的快感,却造成了今天连美国监管当局也不得不承认的“认知”风险——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测到风暴所形成的黑洞究竟有多深!
  另一方面,美国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为了追求当时经济向上的政绩,或满足于标准化的监管模式,而默认或忽视华尔街的创新业务,由此种下了造成华尔街创新业务越来越滋长“道德风险”的毒瘤。如何加强对人的监管,提升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激励机制,就是留给全世界监管部门的艰巨任务。虽然,这场金融海啸也让一大批华尔街的精英们暂时无家可归,可是,全球金融市场的财富管理机会随时都在等待着他们去继续施展难以被他人替代的才能!新加坡政府目前就在大批高薪引进来自华尔街的金融人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
  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因债权打了水漂而创巨痛深,但他们在经济繁荣阶段不理性的透支买房和过度的消费行为,也为房贷市场非理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是美国消费者对华尔街的过度自信和他们根深蒂固的“透支”消费文化,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不归路。他们甚至还认为集体投资行为的失败,一定会得到政府事后的保障,所以,在华尔街的“安排”下,大众的资金参与规模和群体范围变得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实上,华尔街绑架了监管部门,而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华尔街也绑架了各国央行!全球救市就是这一“道德风险”行为的最好佐证。
  如果只有透支消费文化,只有华尔街“非凡”的投资才能,在美国日益标准化的监管环境下,很难让泡沫无限吹大。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增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为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粮食”。由于境外资本对华尔街的运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理财能力的不对称”,再加上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模式的落伍,遂使美国金融创新业务的扭曲发展,畸形繁荣,以至于事后的金融震荡震撼了全球每个角落。
  为美国金融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的主要是东亚国家,因为自身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为了发展制造业,保持出口竞争的优势,有意的控制金融要素价格,比如利率和汇率等,以至影响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管理外汇财富能力的有限,他们大多数都采取间接投资的“保守”方法,岂知本以为“低收益”的资产风险会最小,结果却承担了资不抵债的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猛烈冲击。两房债券的巨额损失,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迷茫,在雷曼等投行托管业务上风险敞口的放大等等——东亚国家卷入这些风险状态的程度非同小可,为处理事后的危机所付出的救助力度也不可小视。现在东亚各国都在痛苦反思: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由于内需的不足,只能让透支消费的美国去消化,结果在这场风暴中,直接和间接的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痛定思痛,东亚国家今后必须要考虑内需支撑的增长模式和培育发展亚洲美元离岸金融市场。

  而对中国而言,应对美国金融风暴正有三个急迫课题:

  首先,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最关键的是要确保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坚决避免不必要的挤兑风潮导致本来完全能够维持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必要时,可以向一些影响较大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避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负面传染效应。当然,迫不得已的话,也可以学习美国对问题机构导入有效的破产和重组方式。
  其次,中国资本走出去既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虽然,前一个阶段,海外投资的业绩十分糟糕,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和对美国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欠缺,但不能因此产生畏惧心理,而要看成是一次宝贵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资源型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应该给予更大关注。对此尤须与美国监管部门巧妙周旋,如果只是因为现在美国流动性短缺,不得已容许我们进场救市(比如,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的成立等),而到市场企稳之后他们却又拿出国资背景的理由阻碍我们扩大收益的再投资行为的话,我们真的只是在为美国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业务的损失而单纯地买单!
  还有,人民币要抓住时机“国际化”,在“纸币本位”的时代,国际货币地位的债务国比没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权国更为有利,这是美国次贷风暴给我们上的最深刻的一课!当然,我们要考虑国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考虑发展美元的离岸业务。亚洲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外汇贮备,这么庞大的美元资产如果能够重起炉灶,在中国投资保值交易,那对我们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都将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经济的规模在不断壮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坚挺,这些伙伴国家的经济主体越来越愿意持有人民币和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来保值,因此,中国政府如能在这些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当时机成熟,再来让人民币汇率完全走向市场化,让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真正完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所有义务和环境建设。那时,中国人的经济命运就能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