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形势重压CPI增速趋缓
    2008-09-11    作者:左小蕾    来源: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经济数据,PPI同比增长10.1%,CPI同比增长4.9%(相关报道见B03版),CPI增幅继续回落。

  CPI下降幅度较大,是政策作用和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
  据商务部稍早公布的数据,食品价格连续9个月增幅下降,从超过30%的水平下降至10%左右。中国属于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超过75%的国家。食品价格涨幅下降,CPI水平增长的下降相应就非常显著了。食品价格下降与季节性因素有关,也与前期财政支持农业产品的生产的政策到位,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周期完成,供应增加有关。
  同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也使CPI增速趋缓。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的11.9%放缓至10.4%,减少1.5个百分点。我们看见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有相应的放缓,顺差有所减少。今年上半年,10.4%的增长加上7.7%的通胀水平,名义GDP增长率为18.1%,而M2的增长仅仅为16.3%,货币政策对通胀也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约束作用。这些变化从总需求的角度减少了对通胀的拉动作用。
  最后是通胀的翘尾影响。这一轮CPI上涨从去年7月开始,8月有一个较大的跃升。从统计数据上,今年同期的CPI去掉翘尾影响就会下降。去年8月的跃升幅度较大,今年8月的翘尾影响也就导致CPI变化相应平缓了。
  令人关注的是,PPI相对于CPI之间仍然存在错位上扬的“剪刀差”。按常识,PPI是上游产品的出厂价格,也是中游下游产品的成本。理论上来说,高成本会传导到最终消费上,形成对通胀的压力。但是,我国目前PPI向最终消费传导的机制并不畅通。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格控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电煤价格上涨,PPI上涨;但是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的非市场化机制的管理,使上游特别是中游企业,必须自己消化成本的上涨带来的影响,而不能把成本上涨的压力传导到最终消费。另一方面,一些最终消费品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价格战还是基本竞争手段。这也使得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商不可能通过提升价格,把PPI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启动价格机制的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开始理顺,PPI向CPI传导机制的打通会对后期CPI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信价格机制的改革会是渐进的,平稳的,可控的,不会对CPI产生恶化的影响。而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通过刺激消费和产品升级换代来解决。

  相关稿件
· 8月份CPI回落至警戒线以下 2008-09-11
· CPI涨幅可望进一步回落 物价调控任务仍艰巨 2008-09-05
· 高PPI会不会带来高CPI 2008-09-01
· 奥运结束无碍CPI下行趋势 2008-09-01
· 山东省CPI涨幅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