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分红何以如此之难?
    2008-09-08    倪小林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分红问题再次成为议论中心,只因股市目前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弱化,强调公司分红不外乎期望以此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尽管听起来有点像临时抱佛脚,人们还是期望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之后,那些制约公司分红的体制和机制因素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压力下,上市公司分红总算出现“同期最高水平”,媒体报道上半年已有33家上市公司按现金给投资者分红了。何以把33家现金分红称为历史最高水平?沪深证券市场建立迄今,第一次半年实现33家现金分红,可以说是历史的开端,也是暴露公司治理难以医治的一些顽症。
    拿投资者的钱去经营,公司在有盈利时给投资者分红天经地义,和储蓄人把钱放在银行的道理一样。而目前上市公司不分红似乎也理所当然。上市公司分红的意义人所共知,无须在这里赘述,而为什么不分红公司也有几分理由:一是上市公司向公众股东分什么?公司上市之前的“瘦身运动”在上市公司中是一条潜规则,已成为不少公司股改前后变身的重要筹码,“瘦身”的公司入市前的盈利早已输送完毕,几年之中不分红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二是分红不分红与企业效绩考核有什么关系?上市公司的考核指标中,既然从不与分红不分红挂钩,一般企业在分红上不作为当然也是合乎情理之事;三是为什么那么多公司中报都很好看,真正给投资者分红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今年赶上“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企业效益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资料分析,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短缺的面正在扩大,即便现在半年报报喜的多,但是,如果经济下滑持续时间延长,上市公司要维持在生产,自身尚且难保,又怎么分红?
    在目前上市公司体制机制不变的前提下,以上三条理由都成立。而这三条理由也暴露出股市制度安排上的重大缺陷。目前除证券监管部门再三强调分红外,其他相关部门对于公司的考核则强调千方百计维护大股东利益,“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也无可指责,而且保障大股东利益是硬杠子,否则不但经营者收入不保,“帽子”也难以再戴下去,中小股东毕竟没有大股东影响大,能够影响企业负责人的去留。不然为什么市场一再呼吁股东不分大小都应该同股同权就这么艰难?而众所周知,只有做到这一点,分红才有可能一一兑现。
    这样看来,国人把稳定市场的法宝压在企业分红上,显然是有问题的。而且,尽管证监会已经再三强调企业分红问题,但显然这不是证监会一家监管机构就能够解决的。记得前不久,国资委一位负责人公开表述过,他是“世界上最好的老板”,还以老板的身份说明所管辖的企业老总收入的合理性。但是这番话不能细琢磨。因为,这个观点的本身已经点出了体制上的弊端,假如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效益与收入是否合理应当由市场评判,投资人收益如何也应当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如果管理机构甘当企业婆婆,仅仅站在大股东利益上说话,企业很难自觉去维护公众投资人的利益。只有管理机构在企业微观操作上淡出,才是市场真正的福音。
    体制转轨比技术性改变要困难得多,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不愿意分红,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受到体制制约。就像对股价高低,大多数公司都无动于衷一样,迄今证监会对于公司回购已经不断放松管制,但是股价再怎么跌,企业还是没有什么积极性去赎回自家股票,原因和企业分红无积极性是一样的。因此,上市公司分红难,依然呈现的是体制性障碍。解决的办法也只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否则只有资金紧张时才想到投资人,公众投资人对股市的兴趣必然大打折扣。

  相关稿件
· 分红与再融资挂钩是阶段性产物 2008-09-05
· 不宜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 2008-09-03
· 分红新政将改变投资理念 2008-09-02
· 中国石油为分红新规开了好头 2008-09-01
· 仅仅鼓励分红是远远不够的 200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