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国家药监局“三定”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一个引人注意的看点是,保健品审批和监管统一到了该部门。专家分析,因为按去年颁发的保健品命名规定,产品名称上不能出现“人体器官”,“可能‘脑白金’这类产品都要换名称了。”
(9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依照现行规定,尽管国家药监局是司职保健品审批的职能部门,但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具有保健品监管职能,既然生孩子的不负责养,管孩子的又不是孩子的亲娘。于是,保健品市场出现管理真空:药监部门认为“我没批准,不归我管”,而卫生部门则认为“不是行政许可,与我无关”,也就并不奇怪了。正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吃”,多头的管理,最终成为“三不管”地带。不过,这样的情形如今有望得到改观,保健品审批与监管的职能如今统一由国家药监局承担,生孩子也要管孩子,管孩子的就是生孩子的,职能没了交叉重叠,没了三不管地带,乱象当然有望制止。不过,对于国家药监局此次公布的“三定”方案,恐怕还不宜过早乐观。 首先,长期以来对于保健品市场管理上的混乱,已经让保健品市场堆积沉淀了太多的问题,这些业已存在的历史问题,显然并不会因为国家药监局“三定”方案的出台,便立即烟消云散。从这个角度来看,药监局职能履新之后,如何快速地进入状态,如何快刀斩乱麻地理顺既有问题,重建保健品市场的新秩序,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次,药监局履新,“脑白金”将被强制改名成了第一猜想,不过,规范保健品名称固然大有必要,但是仅仅是规范保健品的名称,却还远远不够。如何更多地关注于保健品管理的实质,加强对于保健品功效的监管,防止名不符实保健品仅凭无所不能的广告宣传而成功忽悠消费者的钱袋,才彰显药监局的功力。 最后,审批和监管的统一,固然是厘清责任、便于管理的必要条件,但却远远不是创建一规范市场的充分条件,保健品的背后无疑有着巨大的利益,也必然有着强大的利益集团,它们必然为了稳固它们的既得利益,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而不吝惜其“公关”力度,审批与监管的合一,其实恰恰减少了这些利益集团的公关对象,降低了它们的公关成本和难度,国家药监局能否经得住考验,真正成为替公众把关的守门人,也还需拭目以待。但愿药监局的扩权,不是多了油水和好处,而是增加了责任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