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李登海提出:政府应该适时、适度上调粮价,以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个意见很具有代表性,谈起农民收入,最高调的声音历来是呼吁政府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中国产经新闻》)
提价有两种方式,要么是提高公共财政补贴标准,在不加重公众生活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但增收的幅度相当有限,以亩均再增加100元计,全国18亿亩耕地,需补贴1800多亿元,加上对草场、林场、养殖场大体相等幅度的补贴,所需资金要翻倍。以亩均再增加300元计,所需资金会在万亿元左右,公共财政补贴不起不说,即便咬牙补贴了,以中国农民人均占有的那么一点耕地计算,以其所得用来填补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无异杯水车薪。 第二种方式,是学韩国、日本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农业保护措施”,在不大幅提高财政补贴标准的前提下强行提高农产品价格。然而即便是农产品价格翻倍,也未必能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城镇居民的五成左右,因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却可能比10级地震更加猛烈,造成公众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外,还会造成消费萎缩、企业成批破产。 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提高农产品价格填补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其情殷殷,其盼切切,其行却不可取。要填补城乡收入差距,首先是要明确:农民收入低,主要是因为人均耕地太少。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知识含量相对低,赢利能力弱,因此除非能大幅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差距是填补不起来的。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要大幅增加,靠的就是城市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留在农村的人少了,人均耕地面积就大幅增加。近两年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进城打工去,许多湖北农民得以租种他们留下的土地,已经实现了收入翻倍。 要进一步加快中国城市化的步伐,必须注意两点:一、城市化是全方位的城市化,以政治干预猬集资源于特定地域,特别着眼于特定地域的城市化,效果有限而成本极高,甚至会成为真正的全面城市化的绊脚石; 二、城市化不仅是要扫清人为设置的对流动人口居留本地的种种限制,更重要的还在于促进就业使他们有工开,有固定收入可期,于是要进一步扶助民生、提高公众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以刺激内需,同时要大幅降低准入门槛,刺激公众的创业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