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共要修建548座新客站,其中有一批要建成百年不朽的客站。铁道部的这个理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在我看来,不只是火车站应该建成“百年不朽”,中国所有像一点样子的标志性建筑,都应该有“百年不朽”的追求。
不过,一座火车站到底能不能做到“百年不朽”,想法是一回事,实际能不能如愿、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则是另外一回事。“百年不朽”的愿望要变成现实,除了“志气”之外,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是建筑质量。一座有志于“百年”的交通枢纽,当有与其使命相匹配的建筑质量。或者说,建筑质量是一个建筑物挺立起来并一直挺立下去的底线。中国城市不少建筑物之所以“短寿”,质量不达标是重要因素。许多标志性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口号喊得震天响,建成后却一直修修补补,不能不作为前车之鉴。
支撑“百年不朽”的,是近乎完美的工程质量、稳定的运营、功能的便利,以及不可或缺的责任追究。我们每每羡慕人家香港有些英国老建筑的百年历史。其实,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是一整套对于建筑质量的保证体系,其中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必不可少。中国建筑市场层层转包已成惯例,往往至八包、九包,又如何追究责任?无人对“豆腐渣”工程担责,就难有百年工程。
再就是建设规划。很多很好的建筑,动辄推倒重来,何故?规划不合适。以搭积木的思路搭建现代化建筑,在不少城市司空见惯。前不久,著名建筑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抨击中国城市建筑的“畸形”兴旺,“动辄花费十亿、十几亿、几十亿,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了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家?”
其实,很多建设规划不过是领导意图的落实而已。这样,在长官意志摆弄下的城市,只能处于永无宁日的拆拆建建之中,城市也永远处于“日新月异”的昂贵实验中。一方面,我们要建“百年不朽”老建筑;另一方面,古城风貌迅速丧失,陷入大拆古建造新城的怪圈。火车站的建设,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关,只是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它才能挺立不倒。
最后,还有一个误区需要指出,千万不要以为“世界第一”、“亚洲最大”、“全国第一”等称谓,就天然意味着“百年不朽”。在我看来,“百年不朽”更多意味着责任,对建筑本身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
这些年,我们的一些建筑越来越大,大到了人在其间根本无法把握的地步。北京南站很庞大,建筑师承泰瑞·法瑞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自己不过是按照中国人喜欢的方式行事。这种“贪大”,说好听些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需求”,可当一个建筑大到让人迷失,还会让人感觉方便吗?在“庞大”与“人性化”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
建百年不朽的火车站,是件好事。我相信铁道部有此雄心,当不负众望。那么,就以开阔的视野,本着“百年不朽”的责任伦理,踏踏实实地把这548座火车站规划好、建设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