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几个人裸泳,而是发觉自己身处天体海滩。中国投资者正面临这样的窘境。
陆续发布的半年报仍然亮丽,但股价表现说明,投资者因为股改红利期宣告终结、折价期宣告到来而失去了股市上行的信心。信心持续低迷的结果是让所有公司规模扩张、靠天吃饭的真相曝光。仅举数例。 上半年券商经纪业务萎缩、自营业务亏损。根据所有上市券商半年报,整体盈利水平下降趋势明显。除国金证券和中信证券盈利同比分别增长41.08%、13.33%外,其余均出现盈利下降甚至亏损。而2007年年报,券商行业平均增幅高达584.87%。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产缩水,竞争生态恶化,导致经纪业务压价竞争,赔本赚吆喝的熊市典型现象出现,如果管理层不像给予权证创设权似的给券商私下厚利,以二次发售、直投作为券商的利润来源,所谓创新类券商将很快露出裸泳健将的本来面目。 相比而言,银行的日子要好过得多。这不是因为14家上市公司银行业绩好于券商板块——银行类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税后利润逾2303.7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多数银行盈利增幅超过90%,中国工商银行实现税后利润648.79亿元,是上半年国内乃至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 与券商不同,银行是不能倒的金融机构,银行300个基点的存贷差是政府的恩赐、永远的红利。信贷紧缩对于金融机构不是利空是利好,银行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使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金融机构的半年贷款净利高于1%。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利润增长,在股权投资等领域,银行同样捷足先登。有银行业界人士向笔者坦承,中间业务的增长也与信贷话语权的增加有关,而不是银行的理财、投资等业务有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改革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是,最大的未必是最强的,到目前为止,纳税人所付出的最大改革成本是央企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仅后者就达到3万亿元左右的规模。那么,金融机构目前坏账率如何?虽然比以前好得多,但根据扬韬从坏账拨备研究得出的数据,让人捏一把汗。上半年14家银行不良贷款349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15%,计提坏账准备422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21%。拨备对于总贷款的覆盖率则为2.6%。经济景气下降将伴随坏账率的上升,如果坏账率回到2006年12月底的水平,则不良贷款率将上升到3.3%,而不是目前的2.15%,即1万亿贷款的坏账将达到330亿,如果坏账率达到2006年的水平,则上市银行将增加坏账约2000亿元,会吞噬掉近一半的净利润。目前的计提拨备的水平并不高,坏账拨备的下降,意味着将来的赢利空间下降。宁波银行坏账率的提高,已经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敲了一记警钟,信用最好的浙江民企坏账与逾期贷款的增加,是制造经济下行的明确信号。 金融机构在保持自己的强大地位之外,最好祈祷中国经济景气赶紧复苏,同时不要对中小企业和宁波银行这样的小型商业银行幸灾乐祸。银监会的风险分类控制与相应的业务权力,使随波浮沉的银行有了主心骨,但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上升的原材料价格的消化者,是中国经济的最底层的支柱。一旦中小企业垮台,覆巢之下,将无完卵。 中国石油工业板块让人无话可说,中报已经显示了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惨状。有人认为乙烯等化工产品成为中石油与中石化业绩支撑,以前确实如此,不过,现在他们得找到出得起高价的买主。说白了,即使有利润也不是投资者的,国家审计署审计中石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三家央企,其中损益不实78.65亿元,多计利润8.37亿元,少计利润70.28亿元。 资本市场发生了变化,向债券市场急转,近1500亿公司债待发,其中规模最大的属中石油600亿元的公司债,中国电信拟发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中国石化及大秦铁路拟定的发债规模分别为200亿和150亿。 融资主渠道发生了变化,上市公司规模扩张支撑业绩的方式没变,但找到了另外一条低息融资之路。投资者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上市公司再也不是零成本圈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