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企业祈盼已久的电价上调终于实施了。自2008年8月20日起,全国火力发电(含燃煤、燃油、燃气发电和热电联产)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同步调整。为缓解火力发电企业的困难,避免电力缺口进一步扩大,提高火电价格自是势在必行,但此举也暴露出了我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仍不可忽视。
从统计数字来看,在高峰之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趋向下降:从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1%到7月的6.3%,反通胀形势似乎一片大好。然而,且不提PPI涨幅高达10%表明潜在的通胀压力何其重大,我们也不可忘记,这一态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价格管制措施赢得的。 仅在1月9日到14日一周之内,国务院就为强化价格监管召开了两次会议,修改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操纵市场价格、不执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企业的处罚力度显著加大;提出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四项措施;明确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所针对的具体商品,粮、油、肉、禽、蛋、饲料、液化气等重要商品被纳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 不能不认为,上述价格管制措施体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行为能力,但相应也埋下了不少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这些压力终有一天会释放出来,否则就会严重扭曲市场。此次电价上调,以及前不久提高成品油价格,就是逐步释放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之举。而且,上述价格管制规定也明确指出,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应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既然账面CPI数据已出现明显下降,我们可以预计,价格管制措施还会逐步放松,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还会逐步释放出来。 众所公认,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带有鲜明的外部输入特征,其中国际市场大宗初级商品价格的暴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初级产品市场已经发生重大转折,原油价格从高位大幅度下跌,玉米、大豆、小麦、铜期货价格自从今年创造最高纪录以来已经下跌20%以上,覆盖24种初级产品的标准普尔高盛商品指数(GSCI)8月11日与上月3日的最高点893.859点相比已下跌20%以上。 然而,在此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继续重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为我国仍然是能源和粮食的全球价格洼地,国际市场大宗初级商品价格的下跌仅仅是减少了国内外的价差,从而让我们能够以更小的震动将国内外价格接轨,却没有改变价差存在的基本现实。何况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均以美元标记,上述价格下跌幅度均以美元计算,然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贬值趋势反转的压力也在快速积累,这对于国内未来的价格压力可想而知。考虑到人力成本上升的长期态势,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就更不可忽视了。 在当前压力减轻之时,我们需要尽快调整,而不是沉醉于暂时的轻松无所作为,待到压力再度来临之际手忙脚乱。实际上,此次电力调价通知最后一条规定,“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暂不做调整。电网企业因上网电价提高而增加的购电成本支出,纳入下次销售电价调整统筹解决”,就已经埋下了进一步释放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