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阴跌,从6.82(1美元兑人民币)的峰值快速落入6.84,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单边上扬走势,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后续走势猜想。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央行似乎将要中止此前人民币汇率“小步快跑”的策略,以增强“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为名,行“控制汇率升幅”之实,也就是说6.82将是中国央行今年的“最高容忍点”。但与之相反的是,摩根士丹利认为,人民币虽然会有反向变动的短暂形态,但总体还是保持上升姿态。大摩给出的估计是,人民币汇率在年底将达到6.6,而明年底则会达到6.3。
坦率地说,辨别人民币的升值战略是否发生重大逆转是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我们并不认为人民币下行的主因是美元反弹。的确,美元指数从7月15日开始,明显处于一个小的上升通道,美元指数从71.928上升到73.343。推动美元上涨的因素也许包括美联储和国会的新援救方案、美国逆差大幅收窄(过去3年的美国总出口额在美元贬值的刺激下增长了25%)以及原油价格的回落。但是,很难说现在的美元处于一个可持续的水平。很多人觉得美元已经足够便宜那是一种“比价的心理效应”,心理上的便宜不代表美元已经进入升值的转折点,而美国产品的总体价格仍然处于高位,无法抹平美国和其他国家间巨额的贸易逆差(逆差占美国的GDP5%左右)。而这个贸易的“缺口”一定是通过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加以弥补(这是一个平衡等式),这意味着证券的利息和红利将通过印刷更多“绿纸”来进行支付,而当这些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则需要发行新股票和债券。
这一切都是“从纸张到纸张”的运动,这一运动才促使美元继续贬值(贬值提升美国的进口,并成为最终的还债者),只有美元贬值到美国的贸易赤字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或者贸易赤字已经收窄到一个非常可控的状态(例如在GDP的1.5%左右)。 我们还要考虑到,如果美国的高通胀状态加深(相对于美国贸易伙伴的通胀速度),那么意味着美元的价值也是高估的(按照美国和国外物价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美元实际价值),于是,美元的名义价值必须贬得更利害,才能保持同样的实际价值。事实上,最近2个月的美国通胀加深速度(不是实际的通胀率)不仅超过欧元区、英国甚至也超过中国,而这意味着美元并没有在机理上摆脱贬值的命运。 以美元来作为估算人民币升值之“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因为未来的价值变动将会呈现出非常诡异的色彩,我们需要破除那些盘踞在头脑上的“教条”。比如过去人们都以为美元贬值油价会上涨,很可能未来的情况是美元贬值油价也会下跌,因为随着世界经济萧条的加深,对油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快于原油供应同步降低的幅度);又比如油价同金价在过去是相联的,保值(黄金)和增值(原油)是一致的:油价涨金价涨、油价跌金价跌。但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两者是背离的。美元依然在机理上没有摆脱贬值的命运、世界经济的逐步萧条将拖累油价,而这将有利于金价的飙升,因为这个时候金价将充分反映了全世界央行“反高通胀”坐标下的“价值之锚”:它将反映美元的价值贴水、同时也反映了投机资本进入债券领域的机会成本。它可以作为一个新的价值评估点。 毫无疑问,人民币汇率的下行有助于出口企业化解其风险,但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美国人还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地消费,美国的进口需求将会萎缩得越来越厉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政策调整来规避世界性的风险,即使通过大幅度放松信贷以及下调利率都不可行。我们更要破除一种教条就是,只要中国存在贸易顺差,人民币就被低估。我们认为,如果中国的通胀率继续上行以及整体生产率水平下行,即使中国有贸易顺差,人民币也应当停止升值(短暂贬值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