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经营“大小非”难言利好
    2008-07-31    作者:皮海勇    来源:证券时报

  进退维谷的“大小非”与券商之间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点,面对1.4万亿的“大小非”这块巨大的蛋糕,委托券商“市值管理”成了当前“大小非”出路的代名词。券商管理“大小非”手中的股权,为“大小非”持有人提供相关的保值、增值服务,也包括帮他们管理减持变现所得的资金。此项业务既可助券商战略转型,又能减轻“大小非”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转型后的券商成了真正的“大小非”商人,拥有大量低廉的“大小非”原始股。在保值的前提下,可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既可批发转让给其它大户、私募甚至是银行,又可充当“大小非”零售商,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低进高出,“大小非”商品无需存放店面,行情好转时可翻几番,行情不好时只要有耐心就行。而对于“大非”来说,大宗平台难以出售,且难得有一个合理的价位,将手中的股权转让给券商很快就可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在为券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推进其完成战略转型的同时,市值管理业务的开展将在客观上减轻“大小非”减持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冲击。但在笔者看来,券商持有“大小非”对市场难言实质性利好。
  首先,“大小非”持股与券商持股在结果上都一样,减持压力和数量都不会改变。对于市场来说,需减持的“大小非”依然以同等的巨量等待释放。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和IPO、定向增发、高管持股及战略配售等形成的限售股总量共计1.4万亿股仍是市场最大的压力及散户们心中沉重的伤痛。
  其次,券商“大小非”持股必定会抽取更多的市场血液。举例来说,6月份A股均价每股为10.2元,若“大小非”全部兑现市场需支付14万亿,而几年后股市重心上移行情看涨之时,市场每股均价可能达到每股20元,这时券商手中的“大小非”可能就要在市场中兑现28万亿了。这对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张巨大的网,使A股难有翻身机会。何况若无券商作为中介,“大小非”在市场资金面艰难和大宗平台成功交易困难的情形下,他们会承诺继续锁仓。而现在券商牵扯进来,“大小非”有了可靠的增值服务,大宗交易平台会成为券商的购买地,“大小非”锁仓的承诺会越来越少,相对的是联合券商来减持业务的会越来越多。
  再次,券商持有“大小非”提供了更多投机炒作的机会。券商要出货,持有“大非”的大股东们要兑现。为了有更好的价钱及更快速度来出货,大股东可联合券商由其来收集大量的筹码,在资金筹码充足的条件下,再配合一些利好传闻,个股行情极有可能产生,而最后接单的总是那些容易受伤的散户。
  最后,熊市的时间由此可能会延长N年。熊市牛市的转换,最终是由资本市场消化掉“大小非”完成互换。在管理层的减持安排中,“大小非”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减持完毕,考虑到其后还有一个消化过程,到2010年可能就完成了“大小非”的转换。但现在“大小非”落在了券商的手中,利益最大化是券商的最终目的,券商的逐利性注定,熊市的时间会更长地在A股市场中立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