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低价比全部免费更现实
    2008-07-30    王文琦    来源:广州日报

    7月1日起,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常宁市首开先河,在该市城区试行公交车全部免费。如今,该市公交的日载客量增加4.7倍。一个月来,关于免费公交是否行得通的争论此起彼伏。

    公交该不该免费?能不能免费?常宁实践不但向社会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让我们不得不考量,常宁模式究竟具有多大的普遍性?可否在其他城市给予推广?
    城市离不开公交。公交是一种最基本的城市公共产品。一般而言,公共产品强调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在世界各国,普遍由政府主导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来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当然也可以是公交。常宁试行免费公交,其政策取向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按照常宁有关领导的说法,公交免费,就是等于把公交企业从市场化运作的公交模式,转变为政府统管营运,让市民免费乘坐,相当于政府为市民全部购买了公交服务。
    应该说,在常宁这样一个人口和城市规模都不大的县级市,一时做到公交免费并不难,难的是长久坚持。即使常宁本地人,谈到财政压力也流露出一定程度的担心。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常宁的模式具有多大的推广意义,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效仿?这恐怕还需认真研究、考量。
    前不久,江苏的一位政协副主席也建议以“免费公交”应对城市拥堵。理论上的可行,未必就等于在实践中行得通,在大城市中,免费公交的可行性有多少?有关专家指出,国际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做到公交完全免费的,因为政府财力不允许,而且目前城市公交资源也很有限。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崛起和扩张的速度都较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公交建设的资金(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已经相当紧张,更难以拿出财力来搞公交免费。
    其实,比较适合多数城市实际的方案是,继续做好已经实施的部分免费——主要是老人免费,加大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加大政府补贴,尽可能地降低公交票价。对于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免费午餐”显然不太现实,以低票价代替全免费,也许更加可行,政府财力只要负担好70岁以上的老人(当然,根据各地财力可以自行规定)、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就可以了。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验证明,政府包打天下、包办替代的模式,既不经济,也不讲效益,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相比较于全部免费,低票价的优势是,仍然能够发挥公交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效率的实现。
    当然,在整个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必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车票定价和票价调整这种关系百姓利益的事情。如果以低票价为原则,则政府当主动增加补贴、监督公交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当其发生变动时,主动提出新的低票价方案,及时让利于民。比如去年北京推行的“低价公交”,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多数中国城市,“低票价”模式显然更可为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