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要"加量"更要"添质"
    2008-07-30        来源:新京报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继今年全国约600家博物馆试点免费开放之后,明年将再有600多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敞开大门,届时,“免单”博物馆将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一半左右。尽管故宫、兵马俑等遗址类和古建类博物馆不在“免单”之列,但这类收费博物馆的票价将有所下调,国家文物局同时表示,下调票价目前还只是个“设想”,并未列入明年的计划。

    犹记得,2005年年末,北京故宫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拟上调票价,曾一度沸沸扬扬,当时有关部门提出,故宫等景点的票价过低,不能体现文化遗产的无形资产价值。而此次国家文物局所传达出的信息却告诉人们,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票价,不是低了而是高了。这一转变,无疑表明公共博物馆的公益性,已经进一步确立。
    当下,各类免费的博物馆越来越多,但细心观察会发现,那些关注度不高,属于冷、偏的那一类的免费博物馆,往往远多于人们参观兴趣强烈的博物馆。那些真正“好看”、门票再贵也挡不住公众脚步的博物馆,常常不在免费之列,除了故宫、兵马俑等,还包括一些无博物馆之名,却有博物馆之实的古建或遗址景点,如苏州园林、莫高窟等,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很长很长。
    有人认为,部分博物馆不免费是由于安全原因,担心免费造成的庞大人流对景点造成伤害。不过,该观点并无说服力。其实,只要通过预约等方式限制客流,这一担忧就可轻松化解。而分析不免费的原因,可以看到这些博物馆往往是当地的招牌旅游资源,每年门票收入不菲,如果免费,地方政府不但失去一大笔收入,还要背负起景点维护的资金包袱。这可是个沉重的包袱———都是世界级知名景点,修缮维护丝毫马虎不得。
    因此,故宫、兵马俑等遗址类和古建类博物馆能否免费,关键在于各地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舍弃经济利益,让博物馆回归公益;在于地方政府能不能拿出更大魄力,让财政把这些博物馆的维护费用包下来,至少是部分包起来。
    公共博物馆体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整体,免费理应是原则,因此不能以景点热门与否、经济价值大小加以区分。有些博物馆即使一时不能免费,那么,也应该保持低票价,低到平民百姓可以轻松亲近博物馆,享受文化公共服务。因此,故宫、兵马俑等遗址类和古建类博物馆票价下调,是一个回归公益的合理方向,文物部门应该尽快把这个“设想”变为具体的实施计划。
    从长远看,遗址类和古建类博物馆还应设立一个逐步免费的时间表,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拓展收入来源,如发行彩票筹集保护资金、接受社会捐助等,逐步让这些景点实现零收费。
    概而言之,博物馆免费不仅要追求“量”,更要追求“质”。要想让博物馆真正走向大众,发挥充分文化熏陶和爱国教育功能,我们应当毫无保留地将中国博物馆的精华呈献给公众,尽可能地降低它们的门槛。因此,故宫、兵马俑等遗址类和古建类博物馆热门旅游景点的票价高低,当成为检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成败的关键性指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