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曾经风光一时的房产大佬们纷纷开始发出各类房产市场“危机”的声音,甚至直接以导致银行金融危机的危险来彰显其不良影响。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深圳所谓千亿元银行坏账的说法。
房地产市场究竟如何,身在利益之中的房产商们的言论显然不算数,最客观的方法无外乎是数据说话。据《新京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依旧上涨,涨幅达到9.2%。再来看月度环比数据,5月份新建商品房环比涨幅0.2%,6月份为0.1%。尽管较之于以往房价暴涨的年代,整体涨幅有所回落。但是就全国整体而言,这些数据清晰无误的告诉我们,房价依旧维持高位运行,根本没有出现传闻中所谓的“暴跌”。
能够解释开发商集体“喊冤”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市场暴利起家的开发商不适应优胜劣汰的基本市场规律。
本轮房地产市场牛市启动于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开发商已经习惯了涨价、暴利和市场强势,却从未习惯市场的些许调整和波动。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市场波动周期。他们在市场上升趋势中创立并发展壮大,在他们的交易视野中,从来都未曾有过危机的意识和问题。
然而,市场毕竟是市场,当房价已经步入到畸高状况后,价格的滞涨,乃至下跌其实都是极为正常的。只是对于既得利益群体而言,面对市场的些许调整,首要的想法是力图通过呼吁政策救市,来继续维持行业暴利。由此可见,在刚刚出现一些价格滞涨现象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蔓延着各类的杂音,甚至是谎言。对此调控部门理应清晰分辨,绝不能够因为开发商的一些言论而仓促调整政策。
以此轮房价波动最大的深圳为例,所谓“千亿银行房地产贷款断供”的说法已经被证明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具体调查和数据支撑,因为深圳商业银行全部房地产按揭贷款也不过2000亿元多些。在已经出现明显房价调整的深圳,是否市场价格已经恢复理性了?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数据显示,5月份该市一手房交易均价为11014元/平方米,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每年2万元多一点。按照三口之家、购买90平方米住宅计算,房价收入比依然在15倍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6倍的水平,房价畸高问题仍然非常明显,距离健康理性的市场价格定位相去甚远。
从长期看,行业暴利回归市场平均利润是必然趋势,开发商只有尽早接受市场现实而非期待“救市”,才能够维护自身的基本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