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本轮通胀切忌急于求成
    2008-07-07    于学军    来源:中国证券报

    1995年之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开放度不高、外向型有限,发生在1984-1985、1988-1989、1992-1993年的三次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胀,其根源在于我国自身在货币管理中出现问题,那时的通胀表现为内生性;但本轮通胀却是由于央行被动吸收过多的外汇资金而导致人民币过多投放,因此其本源是美元泛滥所致,是一种外生性通胀。这就出现了本轮通胀与以往不同的两个特点,即现在社会上常讲的所谓“输入型”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以前在我国并未发生过,因此应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治理方法。

    反通胀应为中期目标

    在我看来,我们应把治理此轮通胀从短期目标调整为中期目标,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其一,具有国际视野,无须急于求成。本轮通胀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因此单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手段、政策难以奏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盯国际环境变化,顺势而为,因此治理通胀不宜设定短期目标,而应确定一个中期目标,确保中期物价稳定即可。建议政府在年初确定的通胀控制目标由4.8%调高为6%上下,延长通胀的治理时间,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
    其二,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在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时,要始终注意保持好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谨防在宏观调控中造成骤然失速而引发系统性流动风险。重点是:调控中应摒弃货币政策包治百病的传统思维,实行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治理措施;货币政策发挥辅助作用,只要保证信贷规模不失控、相对从紧的一种状态即算完成任务。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财政物价补贴性支出,安定民心;适当降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率减轻企业负担;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幅减少财政固定资产直接投资,改善财政支出结构;调高垄断行业税收,使其成为财政收入的正常性有效来源等。在采取这些财政政策措施之后,应减少部分财政收入并可能适当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若全国财政收支仍可保持大体平衡,将不存在任何问题;若出现收支不平衡也不可怕,用增发国债的办法加以解决。
    其三,不失时机地放开石油、电力等项的价格管制措施。尽管我国目前重新实施管制的大宗商品种类有限,时间也不长,但带来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目前我国企业生产成本普遍大幅提高、不少企业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却生产、出口畅旺依旧,原因就是我国油电等能源价格比国际水平低,对这些企业来说反而具备更高的价格比较优势。因此,采取的价格管制措施,虽对通胀有一时的抑制作用,但很可能会造成隐性通货膨胀重现,必须尽早改革。

    改进货币政策的四点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中的主要矛盾,是由外资大量流入形成流动性过剩引起。而这种时候,银行往往放贷、扩张的冲动特别强劲。因此,进行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具体需把握好如下几点:
    一是改进调控方式,有效控制信贷总量。在流动性过剩环境下进行宏观调控,控制好信贷总规模至关重要,但实际操作中,规模控制方法弊端较多,过去所谓的“一放就乱、一控就死”的现象,现在又有死灰复燃之嫌。另外,由于各家银行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信贷规模指标并“按季控制、按月监测”的过程中,必然层层“截留”,使信贷规模指标难以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自动起到加速“紧缩”效应。这样忽紧忽松、忽起忽落的信贷行为,对经济造成的损害不言而喻。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在现有银行存贷比管理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灵活、合理地调整存贷比成数,即可起到控制信贷总规模的作用。比如,目前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设限为75%,如果在特殊时期需要紧缩银根,就可以降低存贷比成数,如降为70%;如果仍嫌太松,还可进一步降低。除了总量存贷比之外,还可以对增量存贷比进行调控,即新增存款的放贷比例,这更是一个灵活的调节手段,弹性更大。比如2008年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量存贷比约为72.57%,增量存贷比约为51.96%。总体来看,采用存贷比控制信贷总规模的方法更加市场化,一个规则、一个标准,未能加入任何行政权力因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处于同一个游戏规则之中,多存即可多贷,也有利于资金在社会上的融通使用。
    二是慎重提高利率。利率虽然是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政策工具,但鉴于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已经不低,再提高利率将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并且,近几年我国生产企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已大幅降低,也不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更需指出的是:鉴于本轮通货膨胀的不同特点,调高利率本身对当前通胀的抑制作用并不大。但可考虑调高存款利率,或允许其在基准利率之上实行一定比例的浮动。这既可缩小我国由于未能实行利率自由化而明显过大的存贷款利差,减少银行垄断利润,以还利于企业和居民;也可鼓励资金存放在银行体系中,起到紧缩作用。同时,也是以相对市场化的方法,部分缓解中小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紧缺问题。
    三是多用增发央票收缩流动性,慎用提高准备金率的方法。原因是存款准备金率管理过于刚性,目前我国已然过高,给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如果再持续调高,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因此,如果社会流动性过剩依然持续增加,应该更多使用增发央票的办法加以收缩,这种市场化的手段相对柔和,资金多余的大型银行机构可以多购买,而资金紧张的中小银行机构可以少购买,便于全社会的流动性管理。
    四是在源头上即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譬如,由财政部或中投公司发债筹集社会资金,在外汇交易中心直接收购外汇进行对冲。这比中投公司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存量外汇要好,可以省去中央银行为收购这些外汇而投放基础货币这个环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