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安置与重建需要以空间换空间
    2008-05-26    作者:童大焕    来源:珠江晚报
  汶川大地震后,一些不适合重建的地方,正在放弃,比如北川县城,将成为地震博物馆,县城另觅新址;比如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无法妥善安置全县所有受灾群众,青川县委日前决定动迁3万人,其中1万人在县内转移安置,1万人在广元市其他县区安置,还有1万人将移民到陕西和浙江(新华网 5月24日)。这可视为"以空间换空间"的长期移民方式。
  同时,民间正在创造出一些应急救灾措施,比如,21日,深圳广银酒店向全国酒店业发出倡议:每个有条件的酒店都拿出5至10间客房安置受灾群众,免费入住半年。这样就可以解决数以百万计房屋倒塌群众的暂时困难,从而以空间换时间,为灾区重建缓解压力(5月22日《深圳商报》)。这可视为短期移民方式。
  无论是长期移民还是短期移民方式,对于当下的救灾都是很务实的。一方面,长期移民有利于减轻不适合生存地区的人口数量,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存质量;另一方面,人口异地转移(不论是短期转移还是长期转移)之后,相应的重建难度和建设成本都随之降低。本次地震,倒塌房屋已经超过1500万间,仅用于临时安排灾民的帐篷和临时安置房,就将付出巨大的成本。如果一开始就能够通过种种办法,多往城市酒店临时转移一些灾民,同时往发达地区直接、永久性转移一批灾民,则不仅账篷和临时安置房之类的成本要大大降低,而且可以通过分散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巨大压力。
  本次灾后安置和重建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城市化背景。在此背景下,不少灾民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城市打工。我们应该借此有利时机,鼓励一些灾民到亲友打工地投亲靠友。依据民政部日前的紧急通知,已确定由北京等21个省区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这个对口支持,也应当包含从户籍政策等多方面,全方位欢迎新移民。
  对于整体搬迁的建制镇(县),政府可以考虑重新免费划拨土地等方式供他们重建新房,相当于地方政府用原有的土地跟他们换土地;但这一般只适用于城市居民,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除了宅基地,更重要的还是耕地。对于这部分居民,如果愿意迁到城市的,政府也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将其原有的宅基地和土地收回,交给留在当地的人们耕种。而灾民从政府赎买中得到的款项,加上省下的帐篷和临时安置房的钱,政府都可以交给灾民,由他们在新定居的城市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
  对于一些受地震破坏程度相对较低的村庄,当地居民如果要重建或修补住房,则应该改变当前农民住房不能抵押、不能贷款的不公平现状,可以由金融机构对其提供长期、低息的优惠贷款,其优惠幅度不应该低于城市居民首套房屋按揭的优惠幅度。如果是经济条件困难的灾民,也应由政府提供资金再支持。现有每间房政府提供1500元的补贴措施,对于建设抗震性强的建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相关稿件
· 环保部: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 2008-05-26
· 工作生活不“留白”利于灾后心理康复 2008-05-26
· 灾后 2008-05-26
·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亟待提高建筑设防标准 2008-05-23
· 地震灾后重建中金融支持的多元化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