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股市从01年6月到05年7月,时间长达四年多、跌幅达千点的调整,这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熊市”,所以不是真正的“熊市”。证监会尚福林主席,一再提醒人们,中国股市尽管经过了股权分置的改革,但是中国股市现在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历史阶段。尚福林主席这句“新兴加转轨”就是我们认识和解读中国股市的一把钥匙、一个路径。只有站在这个立场上看问题,我们才不会被股市的“牛”耶?“熊”呼?所困扰,进行无谓的争论。中国大陆股市在现行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现经济学意义上的“熊市”的。
中国大陆股市开创至今的十多年中,每一次股市转折性的涨跌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政策”,而不是企业的绩效、也不是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最近一次,股指在6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约50%的跌宕起伏的涨跌中,人们再一次领略了,有形之手—政策,对股指拿捏调控的神奇力量。确实如国家发改委的王小石所谈的那样;对于调控股市的冷热,我们已经很有经验了。请注意王小石在这里用的是“冷、热”两个字,而不是用“牛、熊”的概念。从情理上说也是,中国怎么可能自己用政策把自己的股市搞成熊市呐。有人一定会反问我,经济运行仅仅靠政策对情理的拿捏吗,经济运行难道没有自身的规律吗?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确实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问题是千万不要把别人的规律套在自己的头上,我们探索寻找的必须是适合自己成长阶段的规律。用别人的规律套在自己的头上是刻舟求剑、是枷锁,是求死。探索寻找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规律是羽翼,是求生。我前几篇文章只是用事实来证明我们股市运行的特色规律,都是以国家利益和以代表国家利益的国家经济战略为转移的。今天我试着来寻找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既是符合情理的同时也是符合国理的。
为什么我们当今的政策要如此积极地、强势地、频繁地干预股市的走势,这确实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国家开股市难道就是为了给大家炒股票的吗,这样的思考显然太简单了。国家开股市让大家炒股票这是一种手段,通过吸引大家来炒股票,国家要达到进行市场化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中国决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要让政府转变职能。就是要彻底颠覆以往的计划经济的体制,实行市场经济的体制。在实践中股市已经成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器,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好办法。股市已经成为我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命门。所以我们必须实行强势的政策市,舍此无法完成艰巨的经济转型。我国在完成这次划时代的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肩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即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的跳跃。仅此一点就表明中国的崛起须要牛市,而且需要长期的牛市,这也是我们政策的归宿。现在只能说刚刚取得了极其初步的成功。
那么我们利用股市已经做了什么样的资源优化配置,当前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又是什么。我们已经利用股市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融资运作,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的建成、深圳新城的出现、上海浦东开发的快速成功,都是利用股市进行市场化资源优化配置的范例。紧接着,我国利用股市成功地为国企扶贫解困,更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市场化资源优化配制的成功范例。因为国企扶贫解困的成功,为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发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我们又通过强力推行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明确了非流通股的分步解禁,我国将为在更大范围里进行进行市场化的资源优化的配置成为可能。当前在第二阶段市场化的资源化配置中,我们要组建中国的大蓝筹公司,这些公司要融合到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去,要参与全球的经济博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要通过若干个阶段逐步推进完成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今天的市场化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所处的阶段,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转制阶段,毫无疑义,没有一个目标明确的强势政府、没有一系列目标明确一致的强势的政策指引,是无法打破传统计划对资源的顽固控制,转制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转制没有完成牛市不会结束。至于股市上出现的某些时段,时间较长、跌幅较大的调整都不能看成是熊市,那是在转制过程中,传统的国有资产在推向市场的过程时,在政策的支持下高溢价炒作后的消化过程。例如,中石油16元发行,上市第一天炒到48元,后逐级回跌到破发。我们能说中石油从48元跌到破发就是熊市了吗,当然不是,只有当中石油在能源还不能替代的情况下跌破净资产,那才叫熊市来了啊。什么叫熊市,经济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