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中国终究要走到大飞机项目上来,这不是宿命,但历史在绕了一圈之后,重新走到原来的起点。时隔20多年的蓦然回首,当局者与后来人共观之,不尽然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沧桑与喜悦,只怕未免“长沟流月去无声”、“此身虽在堪惊”的警醒。 2008年5月11日,国家控股的大型客机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并正式揭牌。甫一诞生的中国商飞公司,在第一声啼哭中毫不讳言地宣告了其承担的使命:突破大型客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支线飞机、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和商业成功,力争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机制造商。 这是一个几变青春、迭经坎坷的命运。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是在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大飞机项目反复争议的总结之上写下背书的一个开始。1970年8月,仅比空中客车起步晚两年,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首个大飞机项目——“运十”的研制,“那时候跟国外的水平差距也不是很大”。38年之后,空客已成为全球航空工业与波音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巨人,但中国的“运十”早已是23年前的弃置之身。 拂去历史的蒙尘,人们总是能看清楚当下的现实。1980年,“运十”首飞成功,当时有外电评论:“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后,再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1985年2月,“运十”却在一片赞誉声中被迫黯然下马,如今,面对上述评论,有原中国航空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的一声浩叹作为注脚:“如果‘运十’没有被迫停止开发,也许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大国了。” 总是在胜负已分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失去的有多么重要,但历史没有假设,然而未来掌握在今天的手里。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金壮龙昨日说:“根据空客、波音发展的历史,民机的发展和成功,不是靠一两代人就能实现的。”“运十”23载蹉跎,今日来看,不外两种原因:一是依赖外国设计还是自主设计;二是市场能否取得成功。23年前,人们选择了以本身的市场换取外国的技术,但23年之后终于发现: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1架空客A380,买1架空客飞机相当于中国出口1亿双鞋子。事关战略能力的技术,总是要付出极其不对称的代价,更何况没有高技术的附加值,就只能在发展中沦为廉价的加工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说“‘运十’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23年来,伴随着是否上大飞机项目出现了“支、干之争”,是直接上干线大飞机项目,还是从支线开始做起,再过渡到大飞机;“军、民之争”,即先上军用飞机还是先上民用飞机;“中、外之争”,技术来源是自主研发,还是中外合作;“东、西之争”,即项目将来放在哪里来做。如今,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已抵定大局,虽然未使所有的争议尘埃落定,但“突破大型客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支线飞机、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和商业成功”已经作出了回答。在中国已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民用飞机市场的事实面前,这些争议的意义已然不大,当人们看清自主创新的本质时,才明白不是一开始就做得有多完美,而是不去做就永远不会完美。 但愿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能于“运十”停滞的翅膀上实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亦愿中国大飞机起飞的翅膀能一举击破中国航空工业的旧体制束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