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2日报道,数据显示,上市商业银行共持有近4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处于风险敞口状态。
“敞口”这概念听着玄奥,其实英文里就是个Exposure,做名词也有“暴露”之类的含义。银行每天吸存放贷,资产、负债配比不够“严丝合缝”的时候就有了差额,产生了“敞口”。针对敞口的“轧差”是个技术活儿,完美覆盖风险并不容易。加上美元加速贬值和人民币加速升值,内外夹攻,银行的汇率风险就跟着“敞口”而“暴露”了。 目前,银行汇率风险主要产生在三个方面,外汇敞口、汇兑损益和产品业务净损失。之所以对汇率风险特别关注,是因为在银行国内业务依靠息差收入和中间业务而实现漂亮的数字业绩时,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却正在蚕食利润。 数据间接说明了银行面临的难题。2008年1月,全国金融机构外币业务税前利润为-66.3亿美元(约折合470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135.94%。中国银行一直国内银行外币业务翘楚,同期的外币业务税前利润虽仅为2.8亿美元,但毕竟把同比增幅压制在-45.95%,不过,至当月,该行还计提了15.84亿美元的外币贷款损失准备。即使这样,中行和同业比较起来还算突出的。 市场趋势形成后,往往会反复打击逆势交易者。面对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巨额敞口等于令国内银行被动“逆势持仓”甚至“加仓”。不仅外汇有关的存款业务让银行很受伤,资产类业务中“人民币存单质押外汇贷款”等也使银行颇为头疼。其他业务中,一年前特火爆的QDII,现在都不大有人提了,统计显示,中资银行在今年3月里甚至没有推出一款QDII类产品。 在人民币没开始升值的时候,大多数银行肯定没有预料到外汇资产能带来这么大麻烦。谁都明白,那现钞买入、卖出,以及现汇买入、卖出的报价差几乎就是稳赚不赔,更何况还有外币存贷款息差所带有的“中国特色”呢?但事易时移,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势强劲,客户都不愿意将人民币兑出,即使结汇都不愿意隔夜,银行不知不觉就成了外汇大头。现今,银行的日常换汇业务肯定比若干年前规模大了几倍,报价差依然存在,只不过,这种收益较之外汇资产贬值、业务亏损而言,其相对比率实在是小得多了。 损失当前,审时度势减少外汇敞口当然必要,请外国股东帮忙提供点技术支援,或者学习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也在情理之内。毕竟本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不是中国银行业特有的问题,自主创新不成,拿来主义总是可以的。政府也可以帮助加强一下外汇基础市场体系建设,如“篮子外币”间的店头市场等,支持银行采用多样的避险技术和工具绝不应只是一个口号或者许诺,将其坐实了才有意义。 不过,略微可以松口气的是,2月全国金融机构外币业务税前利润已由负转正,3月份余额累计为22.94亿美元,希望这一势头标志着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已逐步找到了应对办法。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