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下滑”体现宏观调控灵活性
    2008-04-09    吴建环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4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国务院提出了“要防止经济下滑” ,这在近年来尚属首次。这是我国政府在综合考虑最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后对宏观调控任务的最新判断,也体现了今年的宏观调控更注重灵活性。

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使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健康地发展。要防止“高通胀、高增长”,更要避免“高通胀、低增长”。目前,国内外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代表的外部风险上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了重大挑战。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4月2日在国会作证时首次公开承认,由于不堪国内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信贷市场危机拖累,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鉴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世界经济、尤其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世界粮食和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世界银行在4月1日发表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指出,不断上升的粮食和燃料价格是东亚地区目前的最大挑战,并认为这个挑战甚至大于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的确,目前次贷危机尚未见底,与此同时,东亚各国的物价上升到了令人警惕的水平,商品价格日渐趋高,且无放缓迹象。有专家预计,商品市场近期可能会有波动,但国际市场的金属、粮食和油价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居高不下。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
    第三,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面临重大挑战。如上所述,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会使得中国的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多次调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速、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扬、贷款利率上升、国际运费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困难加剧,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出口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第四,三驾马车之二——我国投资的增长受到严格控制。在今年从紧的宏观调控中,投资增长过快是重点防控对象。另外,我国股市的持续大幅下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融资。
    第五,三驾马车之三——我国消费的增长存在一定障碍。
    一方面,股市的剧烈震荡某种程度上会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意愿。今年一季度,上证综合指数跌幅达37.63%,创下15年来季度跌幅的最高纪录,也是同期全球之最。股市大幅下跌使得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急剧缩水,他们的消费支出倾向将明显下降。AC尼尔森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证实了这一推断。
    另一方面,农村和农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去年以来,国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三农”的支出。但是在一些地区,支持“三农”政策并未落到实处,支持“三农”的资金成了各级基层干部的“唐僧肉”。例如,笔者老家所在乡镇以“土地整理”为名,毁掉了农民几十年的茶树和木梓树,将其翻整为“漂亮”的梯田。乡村干部对此解释是,有了这个“土地整理”就能争取到上级的资金(但农民一般是很少能够得到相应补贴的)。再加上各种农资及消费品的跟风涨价,使得农民从国家相关政策中的受益程度大打折扣。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上升缓慢的原因。

防“下滑”应早做准备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仍然拥有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但是近期显现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利的新问题不容忽视,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防止我国经济下滑的风险。
    首先,宏观调控应灵活适度,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因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另外,鉴于我国出口形势严峻,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我们最近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虽然对物价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很不明显,短期内大幅升值存在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和就业形势恶化的风险。
    其次,多种政策协调配合,解决好调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紧货币政策解决的主要是总量问题,今年严控信贷的政策对抑制物价上涨和投资增长过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对个人、中小企业和“弱势”行业的合理投资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因为在信贷总量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减少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增加对一些“强势”大客户的贷款。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交通运输、电力、重型制造业等行业仍是银行贷款投向的重点,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三农等薄弱环节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因此,在严控信贷规模的前提下,应考虑通过其他配套政策和措施,减少信贷总量控制对国民经济和谐均衡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者,切实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是正确、果断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力使宏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政府对于“三农”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但是,与其他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三农”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顽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的相关政策在基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建议切实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农业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使农业和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最后,注意“两只手”的正确定位。宏观调控过程中要注意“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和“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的职能界定,更多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控制物价上涨过快方面,由于我国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偏低,目前的物价上涨中含有成本推动因素,因此不宜一味利用行政手段压制物价,要注意疏堵有术:一方面在垄断行业中要加快引入竞争,降低其产品和服务的高价,从而有助于总体物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要顺应市场,根据物价走势适时、渐次放开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管制。在控制投资增长过快方面,基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取向,以及国有投资和市场化投资的效率不同,建议重点控制国有投资和政府投资,同时放松对市场化投资的管制。

  相关稿件
· 宏观调控双防政策或有微妙调整 2008-04-01
· 关于宏观调控与财政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路 2008-03-28
· 朱小黄:宏观调控是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良机 2008-03-25
· 刘树成: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2008-03-21
· 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机构改革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