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共监督应学会“温水煮青蛙”
    2008-02-19    陈一舟    来源:燕赵都市报
    从近期报道来看,各地官员高调力挺公共监督。从江西、广西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到广东省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这些举措都受到民众的热烈回应。
    温总理说过,“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从害怕监督、如临大敌,到欢迎监督、强化监督,这样的认识历程背后,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渐入人心和保障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时代要求。但如何引入和强化公共监督并提高监督效率与质量,仅有“态度”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权力智慧作为支撑。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使舆论监督依托于一个更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新型大众媒体———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蔚然壮观;权力的运行,从未如今天这样被要求公开透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权力流露出欢迎监督的强烈意愿,不断推出打破常规、创新性的行政举措,昆明市的“公布领导电话”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类似的举措一出,旋即引起了社会的满堂喝彩。舆论普遍以为,如此创新的行政举措必将强化公共监督,推进公共民主,是政府善治的可行之道。显然,从当前来看,公布领导办公电话之类的行政权力跟进,颇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譬如将政府部门的职责公开透明化,还原了公共的知情权;再譬如,通过大众与职能部门领导的互动和沟通,引入了无时不在的民情民意,必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要有更加理性和清醒的认识———不要高估此类激情举措的民主价值。价值是有的,但未必会有想象中或期待中的那么大。首先,带有一定的“人治”色彩,试图通过权力顶端的自律和自上而下的监督来实现善治理想,本身就有狭隘性和局限性;其次,民主政治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多方个体权利的基础上,“破釜沉舟”的做法固然有新意、有先破后立的信心和勇气,但也缺乏一定的政治稳健品质。
    把青蛙放入热水中,它会电打般地跳出来。把它放进温水里,慢慢加温,则会最终死亡———这就是著名的“青蛙理论”。我以为,如果把不民主视为一只青蛙,我们就要学会用民主的“温水”去“煮”,急躁不得也激进不得。而事实上,无论在哪一种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下,民主政治都是开放而渐进的,且必须伴有健全而完善的制度进步,靠单一的行政热情所打开的民主大门,其根基并不牢固,容易把监督和民主弄成一盘“夹生饭”,或者推倒重来,或者半途而废。
  相关稿件
· 全国人大代表王武: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要纳入公共监督之下 2007-03-06
· [议事坛]保障舆论监督应有可操作制度 2008-02-15
·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2008-02-04
· 应该加强对中级法院的监督 2008-02-01
· 监督有力的“民生财政”才是真的好 200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