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01-29 评论员:周俊生 来源:东方早报 |
|
|
股灾和雪灾,成为近期中国的两大让人揪心的景观。最近几天的中国股市,出现了一轮近两年少见的快速下跌,特别是昨天的又一次深幅暴跌,已经使中国股市逼近崩盘的边缘。 分析中国股市出现暴跌的原因,人们通常将其归结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来说,由于人民币还未成为全球性自由流通货币,并且外资进出中国受到严格管制,即使有外资通过各种地上或地下的渠道渗透进入,也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全球性股灾更多地只能说是心理因素,或者说至多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认为骆驼就是这根稻草压垮的,则不能说是符合事实的。 我们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面,只能从中国市场内部找原因。 中国股市建立以来,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压力,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与这种需求不成比例,市场资金尽管不断增加,但一直无法满足增大更快的融资需求。这直接导致二级市场的股价难以有效上升,甚至出现连绵不绝的熊市。 2004年推出的“国九条”开始使这种局面出现改观。“国九条”针对当时中国股市出现的弊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了让投资者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口号,令投资者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其后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按当时的说法,股权分置是令中国股市难以有效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股改可以将这个顽症化解掉。它的基本思路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协商,由前者给予后者一定的对价补偿,后者取得可以有条件上市流通的资格。因此,股改有一个另外的称呼“全流通”。 全流通意味着股市流通盘的全面放开,这对市场资金的供需平衡带来了巨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但是,管理部门对市场的这种剧变缺少心理准备,市场的制度建设还基本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当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指数急剧攀高时,管理者采取了与以往并无二致的做法,将大量规模巨大的企业迅速推上市场,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承受力。最近,在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已经解禁并进入流通环节,可以在二级市场兑现、获取暴利之机,中国平安又贸然推出数额巨大的再融资方案,终于使市场流动性不堪承受,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暴跌行情。 正是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仍然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当股改基本结束,大量上市公司未流通股权开始进入流通市场的时候,如果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将导致股改所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流动性越抽越紧,这种危险性正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在股改完成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解禁股权上市流通已成为必然性,监管部门再也没有理由对其进行限制。大股东在与小股东的博弈中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当股价高企时,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弃股变现,实现投资增值。以前大股东限于股权不能流通,只得向自己治下的上市公司伸手,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使上市公司沦为其“提款机”,而现在这架“提款机”的功能已经改由整个股票市场来承担了。“大小非”解禁已进入高潮,再加上无休止的融资、再融资,市场哪有招架之力可言? 我们判断中国股市有回到股改之前的危险性,当然不是认为指数将回到原来的点位,而是说市场正面临着一级市场融资、再融资和二级市场大股东大量抛售解禁股的双重压力,使广大散户投资者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水多了加面,但面多了却难以加水,这是中国股市一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这个问题已经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展开。一直高喊“流动性过剩”的内地资本市场也会出现资金供给相对不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关部门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近期股市已形成灾难性暴跌的阶段,更是必须以向投资者负责、向市场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中国股市一旦回到股改之前,对于市场中的任何一方都将是灾难;发展到极端,投资者固然损失惨重,但有关部门一直努力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目标也将难以顺利实现,股票市场的财富创造功能、发现合理价格的功能和融资功能都将受到重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