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紧缩莫拿“持币观望”说事
    2008-01-16    作者:李季先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07年12月份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北京房价跌幅超过20%,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呈大幅下降走势。几乎与此同时,央行此前发布的《2007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北京居民购房意愿较第三季度下跌了7个百分点,降幅位于全国七大城市之首。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房市有价无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一面是高得有点离谱的房价,一面是市场销售状况的持续低迷、量能急缩,北京矛盾的房市可说是中国很多中心城市房市的一个缩影。对此,除政策紧缩因素外,许多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将之归咎于潜在购房者的持币观望,并言之凿凿称,鉴于当下房屋自住需求强烈,而现有和在建房屋依然僧多粥少,那些持币观望并期待房价能在调控中节节下降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不过,面对一浪接一浪的房市宏观调控以及急剧扩大的居民收入与房价比,这一次失望的恐怕可能不只是这些购房者,那些待价而沽,或者想继续延续房价2007年上涨旧梦的开放商和房屋中介恐怕也要失望了。诚然,持币观望期待房价下降者当然有,但在经过2006年-2007年房价的疯涨后,相对于此前,这个群体已大大减少了,“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一个浸染房地产行业十余年的老房屋中介对笔者断言。
  笔者周围几个朋友的境遇也验证了上述说法。几个没房的也算是外企白领的朋友过去天天吵着买房,但现在笔者再见到他们时,他们已不再提房子的事了,房价已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和物质承受范围,“降10%还是买不起,不想了,反正横竖是买不起”。而就在半年前,他们还是房地产商或个别学者眼里的潜在买房者。和很多人一样,他们由持币观望变成了望尘莫及,被高高在上的房价远远抛在了后面,潜在的买房者变成了不再奢望能买房的那部分人。
  量变必然催生质变,伴随着潜在购房者的急剧萎缩和房价与人均国民收入关系的进一步撕裂,在缺乏有效购买支撑的情况下(投资性购买不能算有效购买,充其量算击鼓传花,因为它终究是要有真实需求的人接盘的),房市调整尽管可能没那么快到来,但在量能急缩至房地产商现金流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它可能随时会来,而且可能会非常惨烈。
  实际上,需求是水做的,没那么刚性,尤其是对中国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在房价处于高位、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让他们望“价”兴叹时,那个在房地产商或房屋中介眼里无比刚性的需求,就离崩塌不远了。换言之,当绝大部分具有自住需求的人汇集亲朋之力跳着脚都摸不着房价的底部时,这个主要以投资性需求支撑的房市想不崩溃也难。
  因此,对于个别房地产商、房屋中介机构或仍对高房价感兴趣的市场人士来说,当下重要的是以实事求是的心态,认清现在房市量能紧缩或有价无市的原因不是持币观望,尽快丢弃仍有很多持币观望的潜在购房者或炒房客的刚性需求幻想,把自己的事业扎扎实实建在实地上,而不是自造随时可以倒掉的空中楼阁。
  而对冀望借助房地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官员而言,需要切记的一点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罔顾民生推升房价,使之远远超出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毕竟,让辖区绝大部分有自住需求的居民买不起房是其耻辱,而绝非政绩,中央政府在考核地方官员时不会不考虑这一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