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11-30 作者:陈文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日前有报载,第五届“深圳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到公众投票阶段,深圳一机电设备公司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员工投票,普通员工每人发送投票短信三条,业务员每人收集40个身份证网上投票。如果完不成任务,影响年度考核。 由此,笔者生出诸多感慨。 对企业而言,谁都希望拥有“知名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因为,有了知名品牌,等于有了一切——形象,市场,利益,声誉。可怎样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却是多少企业望而难及的,无奈,需要功夫放在诗外——在人性化服务和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做文章。 笔者以为,强制性让员工“玩水”拉票,如此争创的“知名品牌”,实是争创“致命品牌”。企业员工本来只需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现在平白无故增加一项额外负担——拉票,在班要想着如何年度考核顺利过关,如何完成40人头网上投票。下班要低三下四,四处求人,更甚一步,是不是还要员工上街为知名品牌“舍身”宣传,亦或捐资做广告?如此“痛苦”的企业行为,员工争创“知名品牌”哪里还有参与性、积极性可言?
更何况,一个成功的知名品牌,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度共同构成,缺一不可。靠“拉票”,显然拉不出长命的“知名品牌”。“深圳知名品牌”评选主办方说得很清楚,投票只占品牌评价的50%,也就是,得票最多的企业未必一定就能获得相应称号。即便如此,为何还有企业热衷于弄虚作假呢?这说明,现在此类的投票评选水分太大。而且,弄假成真的也大有人在。不过,以这种“手段”争来的“知名品牌”,生命力肯定不会太长,市场认同度也会大打折扣,最终很可能会沦为“致命品牌”。
最近,美国《商业周刊》评出全球品牌100强,其中“可口可乐”以675.2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继续蝉联冠军。遗憾的是,在100个品牌中,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难道我们在打造知名品牌上没下本钱,少花功夫吗?肯定不是。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一些企业品牌建设的着力点是不是放错了地方。 一直以来,中国的产品似乎成了价廉物美的代名词。以数量计,中国不少产品会名列前茅;以品质论,中国产品也并非十分落后;但以品牌排队,却总是难觅中国企业踪影。我们正处在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当下,我们的企业不缺少打造知名品牌的热情和干劲,而是缺少理性思维和务实方法。靠“伪实力”、“伪本事”打造的知名品牌,注定是短命的“致命品牌”,是饮鸩止渴的危险游戏。那样,不只员工痛苦,企业败笔,也是国人的悲哀。靠歪门邪道获得的“知名品牌”,还是不创的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