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1-27 作者:林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
|
|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汹涌大潮中,美国将美元大幅度贬值制造全球流动性过剩,已经被英国金融时报斥为“美元:中国的烫手山芋”(见英国《金融时报》11月22日报道,作者彼得?加海姆),其以纸币为媒向全球转嫁国内经济调整成本的企图昭然若揭,但部分经济学家的见解再次令人瞠目。在日前于广州举办的一场“名家面对面”的现场活动中,有经济学家指出,1987年,金价每克168元-178元人民币,现在最高时也就200元左右,上世纪60年代一盎司黄金39美元,现在一盎司800多美元,以此为论据,得出相比美国债券,黄金不值得投资的结论。并直指《货币战争》一书作者“不懂金融”,而《货币战争》一书的主要主张,就是建议国家和民众储备黄金以应对纸币贬值。 必须承认,黄金绝非“只涨不跌”的投资品,事实上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只涨不跌的投资品。在过去20年中,黄金价格有过多番起落,特别是1997年―1999年,每盎司金价曾经跌至251.9美元的20年来低位,但必须注意到的是,当年黄金的弱势是建立在美元强势的基础上的,自2001年4月至2005年8月底,美元开始了其大幅度贬值的历程,美元指数从120点之上一路下跌到80多点,黄金的价格就开始触底反弹。一路缓慢上涨,今天,美元弱势趋势加剧,黄金的强势则不可阻挡。 当前人们通过猪肉、粮食、方便面、CPI的大幅上涨体验通货膨胀的逼近,但从更大的范围内看,中国流动性的源头,其实是畸形的外需主导型经济所导致的输入式通货膨胀。社科院金融所专家刘煜辉指出:“中国通货膨胀本质还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源头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滥发,向中国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中国财富的稀释。”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外汇储备中过多的美元,以及黄金储备过少,无疑加剧了国家财富的流失。必须看到的是,中国黄金储备迄今仍只有600吨,尽管黄金大涨了七成,但由于外汇储备增加了约一倍,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反下降到1%左右。而美国、欧洲央行黄金储备分别超过8000、10000吨(均超过其央行储备资产的50%)。 足堪庆幸的是,今年4月24日,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说,中国应通过合理增加黄金储备及买入石油等战略资源,来拓宽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这是自《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7月29日文章《专家建议大幅增加中国黄金储备数量》中首次提出增加黄金储备后,国家首次表态增持黄金,但令人扼腕的是,此时中国已经错过了增加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的最佳时机,人们几乎忘记,在黄金价格仅250美元/盎司左右时,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先生就曾私下上书建言增加黄金储备。 充满忧患的人们在美元走弱的“阳谋”下呼唤国家增加黄金储备的比例,甚至建立以黄金、石油、环境为基础的“资源货币宪法”,他们并不是指出一条生财之道,或者充当“股神”“半仙”,而是把增加黄金储备当作应对美元贬值的国策。倘若认为从1987年至今黄金不值得投资,并把呼吁增加黄金储备的声音斥责为“不懂金融”。此谬大矣。 必须看到的是,以美国黄金储备之巨,黄金市场的主动权已经几乎掌握在美国手里,而以目前黄金价格之高,中国再大规模建仓为时已晚,广大民众倘若意欲进入金市,必须有自己的风险判断,但毫无疑问,本世纪初那些呼吁国家大量储蓄黄金的人是对的,《货币战争》一书虽不尽严谨,但并非虚构,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倘若要扭转劣势,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