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做空中国股市”,我们怎么办?
    2007-11-12    作者:周俊生    来源:广州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行情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暴跌,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上一周,上证指数的周跌幅高达8%以上,创下了9年来的最大周跌幅。
  对于这一波下跌,市场舆论给出了各种分析。确实,宏观调控方面继续抽紧银根、停发新基金、中国石油等大盘央企股的回归和开高走低,等等,这些都对市场构成了空前的压力。然而,有一个消息却被我们忽视了,即使是在一些专业的证券媒体上,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1月8日,以“做空中国股市”为公开口号的第一只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
  这个ETF刚刚出生,因此认为它已经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把近段时间的股市下跌归因于它,显然并不是完全符合实际的。但是,它的产生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尽管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还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但国际投资基金利用各种渠道参与甚至操纵中国股市来赢取暴利,在市场上早就有传闻了,除了刚刚上市的这个ETF外,香港联交所在2005年5月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新加坡交易所在2006年5月推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2007年5月推出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E-mini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等,都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为目标,现在推出的“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更是公开亮出我国投资者一时还难以适应的“做空中国股市”的旗号来袭扰我国股市,而且在我国A股投资者正为市场的大幅下跌而痛心不已的时候,它却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国际资本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觊觎已久,新兴市场的高成长、不规范使其大有用武之地。越来越多的H股从香港市场回归内地A股市场后,香港市场的走向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内地市场,这也向国际资本提供了参与A股市场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股市的博弈主体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变数,市场风险因素也不再以我们习惯的指数高低来衡量。
  但是,对于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我们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市场管理部门来说,目前监管的眼光还只是落在境内参与者上,尤其是过多地关注指数的起伏,而对于国际资本可能对中国股市的袭扰,还缺少制度上的抵御;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方面在与国际资本的抗衡中仍然显得力量过于薄弱,另一方面对于国际资本惯用的做空机制还不熟悉,因此在这场国际性的博弈中很难有战胜对手的把握。
  面对“做空中国股市”的挑战,也许我们不必过于精神紧张,没有必要给它赋予过多的政治色彩。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在目前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与国的较量一般不再以刀枪相见,更多的是通过控制对方的市场来掠夺别国的财富。显然,国际资本“做空中国股市”的目的一旦得逞,就意味着我国A股市场进一步的滑落,意味着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希望不得不打折甚至落空,意味着成千上万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度缩水直至蒸发。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