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过敏”是杞人忧天的表现吗?
    2007-11-05    作者:刘勇    来源:燕赵都市报

  因部分市民担心天然气涨价,本月3日,武汉一些天然气充值点窗口出现了少见的排队购气场景。记者看到,有的市民竟然一次充入了920元。“这有400多立方米的气了,够家里用3年。”这位市民笑着说。不过,天然气公司人士表示,此举实无必要。(《楚天都市报》11月4日)

  市民一次买足三年用气量,其用意当然非常明显,就是充分利用充值的有利条件,打一个“提前量”,以规避猜想中的天然气涨价风险。尽管“此举实无必要”,但我们却可以看出市民在预期物价上涨可能到来时的焦虑不安与应对无奈。
  事实上,对物价上涨心存焦虑的并非个别市民,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是“听说”天然气马上也会涨价,充值点就排起了长队,充值金额也创了记录,是平时的8倍。
  面对一些市民的“异常”之举,虽然天然气公司做了宣传:国家发改委1日的通知中只允许车用天然气价格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近期并无调价打算,而且“民用天然气关乎国计民生,不可能说涨就涨,市民无需‘过敏’”。道理自然如此,可公众也有自己的判断。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各地液化气价格也跟着不断攀升,许多地方都达到了历史高位。在广州市,瓶装气价全线上扬,34天里就涨价8次……(11月4日《广州日报》)。瓶装气如此涨势,那些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市民,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低保户、贫困家庭,承受能力有限,能不担心、能不“过敏”吗?
  实际上,汽油、柴油价格的上涨,在有些地方浮现出了连锁反应:客运交通、物流运输、食品零售业等都在声称要提价。上海、厦门等地已经在酝酿提高出租车运价。必须看到,物价的上涨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反过来,不同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也相差甚远。一次买足三年用气量的“过敏”反应,在富人看来也许是笑话,可到了低收入家庭那里却是生活的真实与无奈。
  瓶装气与天然气,都是基本生活必需品,每月多支出几十元,对富人来说,或许根本就感觉不到压力;可对只有千把元,甚至不足千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他们对猜想中的天然气涨价作出“过敏”反应,是他们所能够采取的预防和规避风险有效的办法;即使完全没有涨价那回事,但也多少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在广州,为了省钱,已有不少平时用惯了液化气的市民不得不重新用起了煤炉,而电磁炉、电热水器等家电产品成为市民新宠,受到热捧。
  当然,减轻因物价上涨造成的生活压力,减少民众对涨价的“过敏”反应,根本之策还在于建立和完善与物价上涨连动的居民生活保障机制,对那些受涨价影响最大的群体——低保户、贫困家庭等,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