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2001年国有股减持换来的是股市人心大失,不得不在一年后无限期暂停。决策层此次显然接受了教训。
此次重提国有股减持,目标仍然是为了弥补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社保缺口。市场的反应却是波澜不惊,甚至有人认为,由于中国股市进入了后股改时代的爆发期,足以承受减持压力。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其中原因就在于国有股减持实行了市场化,可以做到顺势而为,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
股改结束后,大股东支付对价以换取流通权,固然使国有股减持获得了合法性依据,但如果逆市场而行,仍然会遭遇市场的打击。如果不信,现在就提出国有股按市场价减持将现金划拨给社保基金,市场照样会飞流直下,无他,因为市场预期将因此大逆转。
国有股不是该不该将部分利益交与社保基金的问题,而是怎么交才能符合市场规律、体现市场公义的问题。国有股从减持到转持,好就好在一个“转”字,一字之差,意义天悬地隔。
与以往国有股按照市价减持而后将现金交与社保基金不同,所谓“转持”式的划拨是:将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按照融资额的10%划拨给社保基金持有。其中的根本变化就在于,以往社保基金是个被动的现金受益者,而现在社保基金则成为主动的投资机构,他们可以按照资本市场的浮沉涨跌决定是持有还是减持。应该指出的是,社保基金还是最早实行专业人士理财、自身负责业绩考核与监管等市场化机制的机构。
按照转持模式,社保基金将按照资本市场的情况来决定持股还是变现,市场预期不会改变,不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自从2001年暂停国有股减持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便是国企海外上市或增发时按融资额的10%股权出售收入,市场“亦无风雨亦无晴”,不仅因为承受力强,还因为以当时国有股存量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如果社保基金减持兑现,只要遵守证监会与国资委出台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即可,与其他国有股减持没什么区别。这就相当于市场在社保基金下多了几家为之服务的投资机构,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按照转持办法划拨,社保基金得利,恢复长期投资者的角色,又能弥补巨大的资金缺口;同时有利于普通民众的未来生活保障;而且不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利益。如此一举三得之事,以往为什么难以实行呢?
实在是利益相争之故,目前的办法是遭遇国有股减持失利与社保基金天量资金缺口之后倒逼出来的改革,实乃不得不然。
当初对于国有股转入社保基金各方虽无异议,但是转入资金还是转入股权却争议激烈,国资委希望以资金为主,而社保基金则希望划拨股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社保基金,包括依法划拨部分国有资产;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包括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和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组成的划转工作小组。但是到底是划钱还是划股权,仍然争议激烈。说到底是国有股权的控制权的问题。如果社保基金掌握10%的国企股权,就是所有上市国企的当然大股东。2006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提出的海外“减持”改“转持”主张获得批准,在香港上市的湖南有色成为社保基金海外“转持”国有股的首例。
倒逼之下,国有股减持终于走上了市场化正途,兼顾到投资机构的专业性与所有投资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胜利。那么,我们其他的改革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