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生难题应多问计于民
    2007-09-21    新华社记者:周之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贵阳市接连就环城高速路、金阳新区建设、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方案等事关民生的决策征求市民意见,市民踊跃参与,提出了数以千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贵阳市在解决民生问题上问计于民的做法值得肯定。
  破解民生问题为什么要问计于民?是因为它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难在何处,如何解决?老百姓更有切肤之痛,更有发言权。当前,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解决诸如物价、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诸多民生难题时,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民众的需求,拿出来的主意脱离群众意愿,难免遭遇辛辛苦苦办了事老百姓不领情的尴尬。
  问计于民还有助于搭建“官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政府了解民意,让百姓知晓政情,形成上下互动、齐心协力破解难题的良好氛围。向老百姓征集意见,目的在于求同存异,在于增进理解、充分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也就减小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摩擦与阻碍。
  在民生问题上广泛听取民声、集中民智,也是建立政府部门科学决策体系的必要前提。2006年,浙江省诸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却碰上集体资产难融和这块硬骨头。通过发放近3000份问卷调查后,一个村民提出以入股形式成立经济合作社的设想,难题一下迎刃而解。决策者如能真正吸纳来自民间的“偏方、单方”,就能配成一剂解决问题的“良方”。
  问计于民,还应形成制度。有了制度约束,才能有效促使干部改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培养起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感情,随时随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这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提出的要求。
  对政府部门而言,光有从善如流的愿望不够,还要建立一套确保落实到位的完整机制,坚决杜绝做姿态、走过场的“问计于民”。征集来的意见,有的也许稍嫌偏颇,一时无法实施,也应该给老百姓满意的答复,不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不能因为某些意见触犯到某个部门的利益,就置之不理。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就要吸收改正,只管“问计”而不“纳计”,敷衍了事,终将失信于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