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员"看法"为何与宏观调控不同调
    2007-09-20    新华社记者:梁思奇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参加一个有专家、开发商、媒体记者和官员参加的房地产研讨会,会上个别部门的政府官员对一些宏观调控措施颇有微词,对能否控制节节攀升的房价表示怀疑。也许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妥,所以一再声称只是“个人看法”,“不宜报道,仅供参考”。
  对于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房地产业,每个人都有表达个人看法的权利。问题在于,作为政府官员,特别是与房地产业“相关部门”的官员,发表“个人看法”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在公开场合对宏观调控措施表示不以为然,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信心不足,这样的“个人看法”,会给开发商、给社会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
  有道是“言为心声”,发表这种与宏观调控不同调的“个人看法”,折射出一些官员的不同心态:有的可能确实感到房地产问题复杂棘手,房价难以控制;不排除有的是借机给开发商打气,为地方“钱袋”的房地产业鼓劲,为刺激更多的人参与“炒房”加油。甚至有的官员本身可能持有多套住房,担心控制房价使自己利益受损。对这些官员,与其说他们忘记了身份,不如说他们是在巧妙利用自己的身份,为房价快速上涨张目。
  房价飙升,是当前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突出表现。中央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这些措施态度暧昧,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声称“不需要服宏观调控这剂药”;有的地方对于开发商哄抬房价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忍心痛下重手;有的地方对于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要求,也往往不热心、不积极,或是有态度、有计划却看不到实际行动。
  凡此种种,与在房地产问题上大谈“个人看法”一样,反映出一些地方官员对宏观调控决策的阳奉阴违。作为政府官员,在房价问题上要慎言,不仅不宜随便发表客观上催升房价的“个人看法”,更不允许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唱反调,还应反躬自问: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是否已恪尽职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