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速减并不仅仅是个管理费问题
    2007-09-19    毕书之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1999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6年6月底下降为2505.7万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有舆论认为,遭遇歧视性收费是“个体经营越来越难”的主因。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修改或废止有关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法规、文件,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建议”,并在北京、天津得到积极响应。近日,广东律师郭生平上书广东省人大、省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建议取消全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9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生意难做”是这些年常能听到的抱怨,“个体户每年减少87万”用数字揭示了“难做”的结果。的确,管理费过高是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当管理费屡屡被用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小金库”,出现“为收费而养人,为养人而收费”的现象时,更是丧失了正义性,“呼吁取消管理费”应该唤起舆论的共鸣。但笔者以为,当前个体户速减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费问题,造成今天“速减”的局面有很多种原因,需要政府从整体政策上积极应对。
    其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租铺的成本增加,使得个体经营在基本支出上面临窘境。最新一期的《经济观察报》上,一则“回不去的老前门”的消息说:北京天街上爆肚冯、月盛斋等大批老字号小店,由于拆迁改造后的回迁费用过高,面临无处生存的问题:一个商铺算下来一年租金要达百万,“十元一碗的爆肚只有卖五十元才能支付起成本”。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北京天街上老字号店铺的遭遇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地价的升高,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商业发展规划,小商小贩、小店小铺,或拆迁或整顿,使得自主创业的门槛大大升高。
    其二,不同于通讯、水电油气等垄断行业,个体经营基本是完全的市场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市场法则运行充分。在市场价格浮动当中,个体户一方面要承受各个垄断行业涨价带来的压力,但另一方面,自身的涨价要受完全竞争市场的规律压力,甚至还要接受物价管理部门的政策压力——比如,牛肉拉面限价问题——这使得其利润空间被充分挤压。
    其三,由于各个部门都想伸手,成本代价不可预期。坦率讲,如果只有明码标价的管理费,即便稍微偏高,或许还可以承受,但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个体户究竟需要缴纳多少费用。全国工商联曾采集了一些地方个体私营企业要缴纳的费用标本:向城建局、环保局、环卫站、文明办、劳动局等数不清的部门缴纳的税费和基金多达375种,这还不包括摊派、赞助费等。要承认,个体户或在竞争中获胜,鸟枪换炮,形成规模;或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获胜者“吃掉”,自己成为“人家”的打工者,都具有一定必然性。但这些杂七杂八不可预期的费用足以让人们对自主创业充满了恐惧——个体经营最担心的就是成本支出的“不确定性”。
    其四、个体经济无法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是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风险大、获益低等诸多原因,中国的银行对个体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非常低。根据统计,个私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解决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问题,但其能从银行贷到的短期贷款,只相当于国有和集体经济的2.3%,这使得个体经济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个体经营不等于小农经济。社会上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好像发达的商品经济就是商业资源的不断集中,就是个体经济的不断减少。其实不然,在发达国家,个体私营经济的状况常常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个体经营发展健全的国家,才能保持经济结构的良性运转。即便是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近年来企业数量也是大批量增加,430万个企业当中就有320万个企业属于没有雇员的“个体户”,并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
    当税费已经让个体户们感到压力沉重、不可承担的时候,对中小企业适时减轻各种税赋、对小商小贩采取免登记、零税收等宽松政策便成为基本的诉求。借律师上书“取消管理费”的契机,政府有必要对个体户的相关政策作一个全面反思,采取积极应对、鼓励支持的措施。毕竟个体户不仅是一个经济指标问题,它更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当无业人群迈一个很低的门槛就能融入到市场潮流当中的时候,这是一个足以吞噬失望和绝望的希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