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与文化传播
    2007-08-10    马相武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是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重大事件。国家原计划在2010年前创建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今年6月1日,已经达到156所,遍布54个国家和地区。
  在笔者看来,孔子学院还应该继续推广。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重视,就是要在多办的同时,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真正有助于中华文化包括汉语文化的传播,最终发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积极作用。用这个目标衡量,目前孔子学院的开办,还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们应该借助中国经济文化影响的强化趋势,借助中国元素的全球化流行趋势,将汉语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从而推动文化全球化中主导地位的形成,通过文化竞争和文化融合,抵消或削弱文化霸权国家的消极影响。同时改变文化传播上的不利地位,扭转文化安全形势上的被动局面。孔子学院的开办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开办孔子学院的战略思考应该是综合性的、开放的,同时又有基本的主导方向贯穿其中,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效果。孔子学院的出现和命名方式,让我们想到德国分布在许多国家的德语培训学院即歌德学院,或者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但是,孔子学院的开办和推广不应该是歌德学院的模式或者局限于歌德学院的模式。 
  真正能给汉语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活力和强劲动力的,还是要靠其本身的产业化发展。也就是说,要尽快规划好汉语文化的产业化阶段以及具体举措。在韩国,虽然有100多个中文系(在全球其数量仅次于中国大陆),但是,大量汉语学习者还是把民营私立汉语学校、机构和企业作为汉语提高和强化的最佳选择。民营语言学校的文化产业威力,我们只要熟悉北京新东方语言学院,就能充分领略。
  这样看来,推动汉语文化的海外传播,就必须调动国内多方面的办学力量,这包括国家和社会力量,也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既包括以孔子命名的,也包括其他的文化命名。假如有李时珍学院在非洲开设中医药教学课程,培养扎根非洲的中医药人才,假如少林功夫学院在海外传授武术,对于推广中国文化没什么坏处。一句话,海外办学可以多元取向,多头并进,官(办)民(营)结合。
  孔子学院并非只能是一般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传播机构,将来,有的孔子学院在一定的学术和教育背景以及经济条件下,也可以成为以汉学或国学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进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交流和相关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培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