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猪肉开始的食品价格上涨有火烧连营之势,牛肉面、方便面、牛奶等诸多行业都在声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行业产品价格有上涨的必要。这些物价与民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如此之密切,可以称之为民生物价,民生物价大涨,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垄断产品的价格上涨固然有收取垄断地租的一面,但认为物价上涨都是垄断企业支配,则是一个相当古怪的逻辑。一些人要求政府像对待房地产开发商一样严厉地对待那些联手涨价的行业协会、主要生产厂家,经济问题泛道德化再次显形。 此时,与其说考验的是市场的稳定与商人的良知,不如说是考验政府的市场理念与社会保障系统的健全。 发改委果然如这些人所愿地表示,要重查三类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包括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商品,造成不明真相群众排队抢购,并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经营者通过抬高等级、短缺数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因为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价格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虽然他们也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 在充分竞争的行业操纵价格是个得不偿失的行为,如果行业协会带动几家大企业联手涨价,说明这些行业出现了不得不涨价的客观需要,比如无法靠提高生产率与压低工资来消化成本,比如资金推动形成普遍通胀格局。如果靠抓几个投机倒把的典型就能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形成的通胀,那通胀就永远不会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 话要倒过来说,商人投机倒把是需要土壤的,或者是竞争者太少形成自然或行政垄断,或者是供求关系失衡形成升值预期导致商人惜售,或者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购买力下降,总之,投机倒把是通胀之果而非通胀之因,是现象而非实质。报载我国连续第四年夏粮丰收,但山东等地农民仍然惜售,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民看涨粮价,这是一个理性人的自然选择,难道说所有惜售农民都有投机倒把基因? 夏粮丰收而粮价大涨,只能说明通胀由资金推动。今年世界粮价上涨了20%以上,大宗商品与资源价格急速蹿升,纽约商交所9月交割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7月31日收于创纪录的78.21美元,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以停止批发的方式逼宫发改委要求成品油涨价,可以预料,中国的资源价格将不可抑制地进入又一轮上涨通道。 农民虽然无法了解国际原油价格,但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化肥、农药、拖拉机用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蹿升,也能够在集市上打听到猪肉产品的价格,出现惜售待涨毫不奇怪。用空洞的理论或者用垄断的粮食收购体系刻意把粮价维持在一定程度上,以损害农民利益的方式保持物价稳定,是有害无益的损民损商之招,从长远来看有损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何调控才能在不损害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稳定市场?这既在考验调控能力,也是提高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机会。 政府必须明确,危急时期的物价行政控制行为是短期的应急之举,可能扰乱市场预期,绝不能成为行政部门价格管制权力永久存续的背书。同时,在此次食品类价格普遍上涨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细究其中的原因,国际粮价上升影响中国粮价几何?资金推动影响作用如何?到底是在政府控制的流通领域获益,还是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据农业部今年6月的一组粮食补贴数据,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达到427亿元,比去年增长63%;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民培训等4项补贴资金共计87.7亿元,增长47.4%,但这些补贴是否足以弥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是否到了农民的手上,是可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人均几十元的补贴对农民来说是杯水车薪。 面对一个由资金推动的资产价格普遍上涨的新经济环境,有关方面应该意识到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大势所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而终端消费品价格保持不变才是非正常现象。此时政府所要做的是,科学评估物价上涨对于没有博弈能力的弱势群体生活水准的影响,对补贴与补贴的有效性进行严厉监管,同时密切关注那些真正行政垄断企业的利润是否足以消化下游企业的亏损,这才是正确的民生保护之道。 对某个行业进行树典型性的打压,在到目前为止的通胀控制中均未见效,由供应关系造成的通胀不会由减少需求比如减少城市人口或者增加供应发展市场经济得到了解决。而积极货币政策形成的物价上涨,只能靠疏通市场流通环节、调整收益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才能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