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收大增,民生支出当驶入快车道
    2007-07-25    作者:童大焕    来源:东方早报
  财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前六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同期全国财政支出为17919.99亿元,完成预算的38.5%。
  根据我国税收近几年来的发展势头,估计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而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为4.65万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今年很有可能出现三四千亿元的收支盈余。如果我们善于抓住机遇,新的历史发展拐点可能就此出现!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宣布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宣布中国将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执政导向,已经从理论和思想层面,开始全面走向具体的操作层面。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公共财政不到位,长期以来民生支出的力度远远不够。例如覆盖全民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未能建立。再例如,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3%上下徘徊,仅仅是联合国建议比重的1/3,甚至连一些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因此,在财政出现大幅盈余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有责任、也有能力改变民生支出不足的现状,这同时也是为公共财政补课的最佳时机。首先应该考虑的政策取向就是加大民生方面的支出,例如在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险、补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
  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呈现出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势头,但由于其起点太低,扭转不了上述几项支出占GDP比重过低的事实。教育、医疗、住房和城乡养老和低保四大基本社会保障领域,必须实现财政投入高速增长,财政增收部分应该大部分投入其中。
  显然,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能力。它要求以人大为主导,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权力制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量财政开支被用于修建豪华办公大楼以及“三公”(公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方面的支出。
  另一方面,财政收支出现大量盈余,也是通过减税实现藏富于民的最佳时机,应通过减税,尤其是个税,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向普通劳动者倾斜。近年来我国税收的增长率比GDP的增长要高出一倍,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相对于GDP增长却不断下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则下降到12%。
  通过减税让利于民,不妨先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1981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时候,起征点是800元(按可比价格算约相当于现在的8000元),但是现在只有1600元,几乎到了工薪阶层全民皆个税的地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调节贫富差距,起征点太低,使它走向了自己初衷的反面——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缴纳的主体,富人倒有太多的办法避税。另一方面,是全面放开各种非正式的小型经营活动,并尽量给予不收税和工商管理费的待遇,这样可有一箭双雕之效:既能提高税收效率,又可放水养鱼,激活民生、民力。
  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剧,需要强调的正是财政在相关保障领域的全国统筹功能。在财政出现大幅盈余的情况下,节源(减税)开流(增加民生支出),是公共财政应有的题中之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