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日前,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了第四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家电品牌价值整体增长缓慢,而长虹品牌价值却由去年的437.55亿元激增至583.25亿元,增幅高达33.3%,同时实现了连续三年
20% 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这一数据大大超出了整个行业的品牌价值增长速率,创造了历年以来中国品牌最高增长纪录。
笔者认为,长虹的品牌发展路径有着极强的昭示意义,因为目前中国家电制造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品过剩、技术更新速度变快、需求更为细化复杂、产业的国际化竞争更为残酷。怎样应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成为中国家电业共同的产业课题。而品牌则成为中国家电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长虹品牌发展模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品牌塑造应该是产业结构影响力的自然外溢,而不是“低价+喇叭”的造牌模式。
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价值缓慢增长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产业现实,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近年来企业经营行为的客观沉淀造成的。在经历了供不应求的短缺时代后,中国制造业形成了以规模和低价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和“低价+喇叭”式的品牌塑造模式,这种机遇型的制造模糊了中国制造业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垂直产业链的行为,造成了一种时代性的品牌发展假象,这种缺乏抗震性的单一的表面竞争力,为中国制造业在新的产业发展阶段的集体性衰退埋下伏笔,大多数企业品牌价值增长缓慢正是这一现状的自然反映。
然而,长虹选择了新的品牌发展路径,其对于品牌的塑造过程可以用“盖房子”来描述,在中国制造业普遍以平面化的发展思维塑造品牌的时候,长虹已经清晰知道未来的品牌竞争是立体化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对抗,要想拥有强势品牌,必须拥有抗震性的立体性产业构架和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再大的公司也是经不起市场颠簸的简单的产业积木,而这种审时度势的发展战略正是长虹练就品牌“飞身术”的本质原因。 强大并具有抗震性的产业结构是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基石,一个跨国品牌的坚固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深度,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寿命,因为它是孵化新的产业的种子;二是产业的跨度,它实际上就是公司的商业化面积,产业跨度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所必需的产业支撑;三是产业之间的衔接与兼容性,良好的产业兼容性是产业板块稳定的基础。从2004年年中开始,长虹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个变化正是沿着技术深度、产业跨度与产业兼容性同时演进的。
长虹的品牌发展模式也可以从韩国三星那里找到印证。从1997年到现在,迅速崛起的三星电子给了要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一个答案,三星品牌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管理模式、品牌营销还是产品线的整合?其实,三星成功的本质是系统性产业创新的成功,它的崛起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产业调整和系统创新能力超越了竞争对手,这才是最本质的原因。长虹也正是凭借这种发展模式实现了品牌价值的飞跃,强大的产业结构影响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所以说,品牌的创造实质是获得技术能力、产业结构影响力和产业系统创新能力,并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看,长虹创新的品牌发展模式意义重大,这种变革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经验超越了长虹品牌本身,它给整个正在寻找品牌未来增长路径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