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污染事件后,我们能做点什么?
    2007-06-12    作者:陈蓉霞    来源:东方早报

  经专家努力,太湖蓝藻已不再肆虐,如今无锡的自来水供应又恢复正常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舒心了呢?
  我们肯定不希望看到太湖蓝藻再度成为新闻主角,因而,我们有必要直面这次太湖污染事件带来的问题。太湖水肯定不是一天之内变臭的,蓝藻也不是瞬间就能爆发的。推而广之,许多类似的污染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在临界点到来之前,我们每一个人可曾为此做过哪怕一丁点儿努力?或许不少市民会认为,这样的自问实在是多此一举,不是有政府吗?凭我们个人的努力能起到多大作用?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尽管对一个民主政府的期待,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民主体制不仅意味着决策要民主,它还意味着民主体制下的公民应该具有高度负责的自治意识。民主体制下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但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惟其如此,民主体制才能顺利运行。公民对于社会要有起码的责任感,这决不是一种过高的、难以企及的道德要求,因为说到底,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是每一个人必须与他人共享的公共空间。但显然,作为公民个人,我们似乎对自己的责任还懵懵懂懂。
  比如,现在不少市民为保持家中清洁,因而去超市购物时尽量多拿塑料袋。据笔者观察,去超市购物不拿塑料袋的市民少之又少,倒是外国顾客常有不拿的。但我们可曾想过,若是过多的白色污染导致外面的水不清、空气不净,家里弄得再干净又有何用?再比如,当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双面打印交来的作业时,却有学生说,双面打印并不便宜呀。我反问,但单面打印你赚了吗?诸如此类的浪费在机关等国有单位更是严重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环保从节约纸张和塑料袋等小事做起,并不见得就会损害个人利益,顶多是带来小小的不便,但想想发臭的太湖水,它可决不是在一天之内被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污染的。
  警钟为谁而鸣?倘若依旧懵懂,警钟就是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

  相关稿件